晓起(其一)

梦破风烟迥,衾寒不自由。

钟声到枕曙,月影入帘秋。

雁过江山老,蛩吟草树愁。

整冠人共笑,两月不梳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梦境在风烟中破碎,被子寒冷难以自控。
钟声伴我直到天亮,月光穿过窗帘带来秋意。
大雁飞过,江山似乎也随之苍老,蟋蟀在草木间哀鸣诉愁。
整理好衣冠,人们都笑我,两个月没梳理头发了。

注释

梦破:梦醒。
风烟迥:遥远的风烟。
衾寒:被子寒冷。
不自由:无法自主。
钟声:寺庙或报时的钟声。
枕曙:枕边曙光。
月影:月光。
秋:秋天。
雁过:大雁飞过。
江山老:江山显得古老。
蛩吟:蟋蟀鸣叫。
草树愁:草木带忧愁。
整冠:整理帽子或衣冠。
人共笑:人们一起笑。
两月:两个月。
不梳头:没有梳理头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醒来后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梦破风烟迥,衾寒不自由,表达了夜晚的寂寞和清晨的凉意,衾,即被子,这里形容早晨醒来时的感觉,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有心灵上的不自在。

钟声到枕曙,月影入帘秋,诗人通过耳边传来的钟声和窗棂间投射的月光,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过渡到清晨的画面。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月影则增添了一丝秋意,使得早晨的气氛更加凄凉。

雁过江山老,蛩吟草树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透露出诗人心中对时光流逝和年华增长的感慨。雁,即大雁,这里用来比喻岁月的流逝,而蛩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整冠人共笑,两月不梳头,是对外界看似平常而内心却充满苦闷的自我写照。整冠,即整理帽子,这里代表着表面的整洁,而两月不梳头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颓废与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晨醒来后的孤独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晓起(其二)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桃源县

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

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

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

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桃源道中

漠漠地千里,垂垂天四围。

隔溪胡骑过,傍草野鸡飞。

风露吹青笠,尘沙薄素衣。

吾家白云下,都伴北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泰州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