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五)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得然。

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

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作品,名为《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五)》。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无常、人生苦短以及个人的志向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会。

诗中的“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通过河岸草木的更迭,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传递了一种对生命易逝、自然界循环往复的无奈感慨。

接着,“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则是以日光的消长来比喻时间的流失,表达了诗人对光阴似箭、无法挽留的无力感。

“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这里,诗人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自己生命终点的忧虑,以及对死亡不可避免性的恐惧。

紧接着,“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则是对人生苦短、快乐难求的感慨,强调了青年时期应充分展现个人的意志和活力。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并在生活中保持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同床头常备的酒资,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与热爱。

最后,“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将个人的存亡、地位高低完全交由命运安排,体现了一种宿命论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和个人志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七)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二)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一去无还期。

千秋万岁无音词。孤魂茕茕空陇间。

独魄徘徊绕坟基。但闻风声野鸟吟。

岂忆平生盛年时。为此令人多悲悒。

君当纵意自熙怡。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