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八)

寻春山径坐班荆,食罍芳尊后乘并。

觞咏随宜无限趣,尘嚣不到有馀清。

风流天赋幽閒态,寂寞霜明冷澹情。

若把春葩归品藻,此花端的冠群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寻找春天的山路上,我坐在荆棘丛中,享受过美食和美酒后才启程。
饮酒赋诗,随性而为,乐趣无穷,远离尘世喧嚣,心境格外清静。
他天生风流,拥有闲适的气质,在寂静的秋夜中,情感显得淡泊而深沉。
如果要评价这春天的花朵,它无疑在群花中独占鳌头。

注释

寻春:寻找春天。
山径:山路。
班荆:坐在荆棘上。
食罍芳尊:享用美食和美酒。
乘并:随后出发。
觞咏:饮酒赋诗。
随宜:随性。
尘嚣:尘世的喧嚣。
馀清:余下的清静。
风流天赋:天生风流。
幽閒态:闲适的气质。
寂寞霜明:寂静的秋夜。
冷澹情:淡泊的情感。
春葩:春天的花朵。
品藻:评价。
冠群英:在群花中居首。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快意时光的珍惜。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将春天的美丽与自己的喜悦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野春游图。

"寻春山径坐班荆,食罍芳尊后乘并。"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寻找春色的情景,坐在满是花草的小路上享受美酒佳肴,然后骑着马(或其他交通工具)继续前行的画面。这里的“班荆”指的是野径旁丛生的荆棘,而“食罍芳尊”则意味着在春天的野外用精美的器皿享受美酒,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品味。

"觞咏随宜无限趣,尘嚣不到有馀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到的乐趣和宁静。他随心所欲地吟咏诗词,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上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纯洁。

"风流天赋幽閒态,寂寞霜明冷澹情。"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山野之美,诗人赞美自然界赋予这片山谷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清晨的霜露中显得尤为明显。

"若把春葩归品藻,此花端的冠群英。"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所见之花的赞美,诗人将这些春天的花朵比作珍贵的丝织品(品藻),并认为这花中最美的一枝能胜过众多其他美丽之物,成为最上乘的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野游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视。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七)

一树才开玉未残,忍些风雪耐些寒。

不须俗子联翩去,政要幽人自在看。

白玉堂中春信早,黄金盏里酒痕乾。

后凋孰与坚盟约,松竹青青共岁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六)

雪皎花明夜不迷,借光何假更然脐。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

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五)

犯寒不怕雪蒙头,蹋石穿林不暂休。

千首诗成千首意,十分春瘦十分愁。

飞添宫额妆同艳,斜插鬓云香共留。

勉续清吟知笔弱,苦无风度恐花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四)

寂寞吟怀谁与开,前村除是竹边梅。

清尊撩触香三嗅,短日吟搜肠九回。

石路与风随袖入,茆檐和月上窗来。

几番客散庭空处,独倚寒梢更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