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莲府公卿拜后尘,手持优诏挂朱轮。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莲府的官员们对权贵毕恭毕敬,手中捧着皇帝的优待诏书,坐着装饰华丽的车子
众多的军人傍晚归来,如同三千宾客,而朝廷中接受礼仪的只有七十位
他们的华美诗篇在北巷传扬,清雅的音乐声在南边的邻居中回荡
这哪里能与王谢家族在山阴的聚会相比,只是徒然地讲述着春天的流觞曲水

注释

莲府:指显赫的官府或贵族府邸。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拜后尘:对权贵毕恭毕敬。
优诏:特别恩赐的诏书。
朱轮:古代贵族或官员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
从军:出征的军队。
暮下:傍晚归来。
七十人:象征少数精英或重要人物。
锦帐:华丽的帷帐,常用于形容富丽堂皇的住所。
丽词:优美的诗篇。
北巷:可能指文化或文学界。
画堂:装饰精美的厅堂。
清乐:高雅的音乐。
南邻:南边的邻居,暗指其他地方的人。
王谢:东晋时的两大名门望族。
山阴会:指王谢家族的聚会,可能有文化或社交活动。
流杯醉暮春:春天的宴会上饮酒游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彩描写,展现了当时官员之间交往的奢华与热烈。莲府公卿拜后尘,表明宴会在一位高官的府邸中举行,而这位高官刚接到皇帝赐予的诏书,手持着优诏并以朱红色的车轮作为标志,这显示了宴会的隆重和官方色彩。"从军暮下三千客"则说明参与宴会的人数众多,如同出征的队伍一般,从晚上到达,气势非凡。

"闻礼庭中七十人"可能是在强调这些宾客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或许是指在礼节方面特别精通的人物。接着的"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则形象地描绘了宴会场所的奢华与和谐之美,帐幕是用锦缎装饰,诗词在北边的小巷中回响,而音乐在精致的厅堂里流淌,甚至影响到了南邻。

最后两句"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著名宴会——王谢之间在山阴举行的盛大聚会,将这次宴会与古代豪门贵族的交际相比较,表明这场宴会同样是高端社会圈内的一次盛事。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于对过往的无限追忆,而是在强调当下美好时光的享受,通过不断举杯畅饮,在暮春时分尽情地释放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唐代官场文化的一面,以及文学家们在庆祝同僚升迁的场合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和才华。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

楚客送僧归桂阳,海门帆势极潇湘。

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

柳絮拥堤添衲软,松花浮水注瓶香。

南京长老几年别,闻道半岩多影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仙署淹清景,雪华松桂阴。

夜凌瑶席宴,春寄玉京吟。

烛晃垂罗幕,香寒重绣衾。

相思不相访,烟月剡溪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河南杨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笋诗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

云断石峰高并笋,日临山势远开莲。

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

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

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

满院草花平讲席,绕龛藤叶盖禅床。

怜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