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锥刀利害日相摩,生火由来势自多。
咫尺长江水何限,不能飞洒奈炎何。
这首诗描绘了火灾在城市中的蔓延与破坏,以及面对无法控制的灾难时的无奈与无力感。
首句“锥刀利害日相摩”,以锥刀相互摩擦象征着火灾的危险与不断加剧的趋势,暗示火灾的源头和蔓延速度之快,如同锋利的刀刃在日常生活中悄然积累的危险。
次句“生火由来势自多”,进一步解释了火灾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了火灾的不可避免性和普遍性。
接着,“咫尺长江水何限”,通过对比长江的广阔与火灾现场的局限,突出了水作为灭火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渺小感。
最后,“不能飞洒奈炎何”则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火灾时的无能为力和无奈,无论是多么丰富的水资源,在面对烈焰肆虐时都显得束手无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火灾现象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无力应对的现实,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何暇从容白丈人,火边绠缶定纷纷。
徙薪曲突非无策,自是当时藐不闻。
偶向人间作谪仙,翛然来此住经年。
君臣鼎内重相合,日月壶中独自圆。
过恶已除丹简上,姓名犹在紫霞前。
一朝驾却飞鸾去,留得风声举世传。
山腰制作迩来新,斧凿才终便掩门。
独殿纷纷罗杞棘,老君寂寂看鸡豚。
烟凝叠嶂为香火,风韵疏松作道言。
借问羽衣何处去,一齐归屋抱儿孙。
品目从来号智囊,保身何事缺堤防。
青钱得谤由东府,白简绳愆到北堂。
朝散郎应无所惜,太夫人岂不忧伤。
平生尽入禅师室,到此方知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