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

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

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

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诗中描绘了友人被贬官远行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开篇即点出友人因一纸诏令而远赴他乡,虽叹天子英明却无奈诏令难违,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和对权力无常的感慨。

颔联“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转而表达对友人豁达态度的赞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友人也能自我安慰,视离去为一种荣耀,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颈联“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运用自然景象象征友人离别之情,浮云落日映照着远方的忧伤,白鸟飞过苍茫的水边,寄托着超然物外的情感,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与哀愁。

尾联“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路途的担忧与祝福,预祝友人在远离京城的江湖生涯中能够保持清白,同时暗含对友人能否再有机会回到京城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有对时局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

谁兴濮议紊彝章,国是纷然失故常。

慷慨一言思悟主,艰难万里遂投荒。

君于职业真无负,我忝乡人与有光。

去去还珠亭下路,苏公千载有遗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一)

四十馀年仕阙廷,归来双鬓未全星。

一身用舍关天下,千载风流尚典刑。

启事从来誇水鉴,移文曾不愧山灵。

等閒颂德知何益,自有勋名照汗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二)

四朝文物仰前修,一日功成遂乞休。

君子致身惟道在,野人思治愿公留。

狄门桃李叨知己,白下江山忆旧游。

莫谓白岩多乐事,希文常负庙廊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

新命才看下玉除,归心早寄入闽车。

不须驷马誇题柱,且着斑衣慰倚闾。

因病得閒情好在,移忠为孝乐何如。

春风伫看重来日,黑发光阴正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