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去

离群野雁在中庭,驯养经年羽翼成。

因为哀鸣殊可念,岂知飞去太无情。

天阴月黑多机阱,岁晚山空少弟兄。

愿尔水田常饱煖,春风早问北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怀念的情感。开头两句“离群野雁在中庭,驯养经年羽翼成”表达了对一只被驯养多年的离群野雁的关注,它们已经长成了,但这种关注也隐含着一种孤独,因为这只野雁已与自然界隔绝。

接下来的两句“因为哀鸣殊可念,岂知飞去太无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野雁最终决定离开的感慨。哀鸣是野雁特有的叫声,这里用来形容它们的离去,让人难以忘怀。而“岂知飞去太无情”则是一种反问,似乎在责怪野雁不够留恋,但也透露出一种宿命感,生灵总会追求自由。

中间两句“天阴月黑多机阱,岁晚山空少弟兄”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阴沉的天气和荒凉的环境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而“岁晚山空少弟兄”则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亲情减少和孤立无援。

末尾两句“愿尔水田常饱煖,春风早问北归程”是诗人对野雁的祝愿。希望它们在新的居所能得到温暖和丰足的食物,并且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从而提前规划返回北方的路线。这既是对野雁自由生长的美好祝愿,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属与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野雁驯养和离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集虚书院

筑室东皋野水滨,室中生白坐生春。

了知空洞元无物,须信清明自有神。

幽径草花聊适趣,閒窗笔砚不留尘。

酒经丹诀非吾事,万卷书藏一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

淡墨英英妙写真,一花一叶一精神。

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

小白凝珠还胜雪,轻黄承袜不生尘。

老僧懒作浮华想,空谷犹疑见似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黑兔

何年偷舐玄霜鼎,变却蟾宫玉雪姿。

毛颖未封先试墨,褐衣乍著便披缁。

移来旸谷乌相对,跃入阴山鬼不知。

踪迹分明予甚爱,正当秋晓月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廉公子家藏元石名武夷春雨

至宝忽横道,峰峦高复低。

数尖灵壁石,一曲武夷溪。

黛色春浮玉,黄流雨曳泥。

遥知千载下,名与岘山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