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戏窦子美人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红润的嘴唇如桃花般鲜艳,夜间的妆容仍带着娇羞,偏巧在发髻间摇曳生姿。
仔细端详,她仿佛是那阳台仙子般美丽,即使酒醉也不许她返回巫山之中。

注释

朱唇:形容女子嘴唇红润如朱砂,常用来赞美女子容貌美丽。
一点:此处形容唇色之鲜艳,犹如桃花的一点红。
桃花殷:以盛开的桃花之红艳比喻女子嘴唇的颜色。
宿妆:过夜未卸的妆容,此处指女子清晨时仍保留着昨晚的妆扮。
娇羞:形容女子含羞带怯、楚楚动人的神态。
偏髻鬟:发髻与鬟鬓偏向一侧,形容女子发型独特且妩媚。
细看:仔细观察。
只似:就像,仿佛。
阳台女:源自楚辞《九歌·阳台神女》的典故,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仙女或美女。
醉着:此处指女子酒后微醺的状态。
莫许:不允许,不准。
归巫山:此处借巫山神女典故,暗示女子不应轻易离去,或不应陷入某种情感纠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艳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典美人的风采。"朱唇一点桃花殷"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女子嘴唇如同初夏桃花般娇嫩且略带点红润,生动地传达了一种青春与活力的气息。

"宿妆娇羞偏髻鬟"则是对女子情态和打扮的细致刻画。"宿妆"暗示了女子可能整夜未眠,依旧保持着精心的装饰,而"娇羞"二字传递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状态,是羞涩还是惬意,或许是对生活、爱情的一种微妙体验。"偏髻鬟"则强调了女子头饰的精致与独特,显示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欣赏。

"细看只似阳台女"一句将画面拉近,仿佛让读者也能亲眼目睹这位美人的风姿。"醉着莫许归巫山"则是诗人在设想一种场景,其中女子可能沉浸于某种快乐或梦境之中,不愿意打破这种状态而回到现实世界,或者不希望她离开自己的身边。这句话增添了一种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展露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美人外貌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细腻的情境,展示了唐代诗人在抒情写景方面的高超技艺。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形式: 古风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形式: 古风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

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题铁门关楼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