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友游丰乐院翠围亭槛前竹树蓊蔽命僧剪除青山宛然复出遂以开林出远山为题探韵印得林字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

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

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

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

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

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

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

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

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

世间诸法空,通塞本由心。

勉挥金宝剑,勿使茅苇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建造亭子邀请青山作伴,我深深爱着这份宁静的意蕴。
十年未清理,树木丛生竹林密布。
客人来访眼中都显出迷茫,我不惜砍伐寻找空间。
叮叮咚咚的声音回荡,宴席上延展着峻岭的景象。
一手开辟出平坦的地面,两旁竹林如发丝般耸立。
起初怀疑白日变暗,片刻间却发现阴凉消失。
空荡的墙壁反射晴天光影,明亮照人心胸。
此时正值菊花盛开,悠然自得地欣赏这登高之景。
夕阳余晖映照晚酌,清脆的山籁伴随我的低吟。
人的心情变化无常,山色却始终如一。
世间万物皆空,通达或阻塞全在于心。
我决心挥舞珍贵的宝剑,不让杂草丛生侵蚀这片天地。

注释

筑亭:建造亭子。
邀:邀请。
青山:青翠的山。
眷:依恋。
十年:长时间。
废扫除:荒废清理。
木拱:树木自然拱形。
竹成林:竹子长成树林。
客来:客人到来。
生翳:眼睛模糊。
不惜:不吝惜。
斤斧:斧头。
丁丁:伐木声。
馀响:回声。
嵚崟:险峻的山峰。
白日晦:白天昏暗。
繁阴:浓荫。
虚壁:空荡的墙壁。
耿耿:明亮的样子。
菊花节:秋季菊花节。
悠然:悠闲自在。
残霞:傍晚的霞光。
幽籁:清幽的声音。
人情:人的情感。
晨夕:早晚。
山色:山的颜色。
古今:古今不变。
诸法空:万物皆空。
通塞:通达阻塞。
勉挥:努力挥舞。
茅苇:杂草。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郭印在九月重阳节与友人一同游览丰乐院翠围亭,眼前竹树茂密,遮挡了青山的美景。他决定邀请僧人修剪竹木,以便让青山重新显现。这个过程富有诗意,"丁丁度馀响"描绘了砍伐声回荡,"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形象地写出竹木渐次分开,青山若隐若现。诗人感叹自然之美如白日晦暗后重现,阳光洒落,使得衣襟明亮。此时菊花盛开,为登高增添了节日气氛。他们饮酒赋诗,享受着时光的流转和山色的永恒,认识到世间万物皆空,心境的通达或闭塞取决于个人心念。最后,诗人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不让世俗纷扰侵扰这片宁静。整首诗寓景于理,展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诗

去年今日好,在家作重阳。

佳菊嗅金蕊,浊酒篘琼浆。

妇子相提携,江皋步晚凉。

颇思一远眺,平原欠崇冈。

今年九日恶,踆踆走路傍。

即无新酿白,岂有半开黄。

老妇与弱子,千里遥相望。

登临眼虽饱,四顾断人肠。

自怜如浮云,天风久飘扬。

世间功名梦,一枕犹未偿。

而此蒲柳年,糊口落四方。

五斗计何拙,饥乌谋稻粱。

况复事尘土,险艰皆备尝。

家有二顷田,可耕亦可桑。

赋租愿少镌,翩然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九月二十日率赵彦和王平叔刘谊夫游栖岩寺彦和有诗次其韵

少时苦爱山,藜杖春复秋。

峰峦如佳人,一顾销百忧。

野性不受羁,思与麋鹿游。

失脚名宦场,冠缨络人头。

州家费经营,心轮日万周。

遇阴求少息,此身等蜉蝣。

颇闻西山佳,往作半日留。

小径开宇宙,髣髴规神州。

万象几席间,云烟渺沉浮。

同来三益友,清逸诗家流。

相期老岩穴,委质巢与由。

吾庐有云溪,拂袂行归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十一月四日陪诸公游神泉南山院二十韵

官闲访招提,偶作南山游。

门前乔木阴,苍藤挂髯虬。

野僧出迎我,貌古气且柔。

相将入壶中,水竹净双眸。

万竿团脩翠,一溪皱横流。

长桥翼方沼,髣髴疑行舟。

角门通细路,崎岖上层丘。

树色老欲瞑,风声寒自飕。

佛阁瞰澄碧,下有百丈湫。

客言龙所邑,不受鱼与鳅。

行行更小亭,罗坐得小休。

石罅流清泉,甘冷无与俦。

濯足夫岂敢,洗耳良末由。

自怜山中人,十载冠压头。

公檄听奔走,端似置书邮。

惟有烟霞疾,沈绵未肯瘳。

邂逅惬幽怀,落日尚迟留。

五斗奚堪恋,十亩亦易求。

要希陶渊明,投绂事农畴。

超然傲尘世,知命复何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又用前韵

道人息以踵,气马自调伏。

神炉造化驰,不畏寒暑酷。

虽同一世尘,超然立于独。

飞泉上昆山,赫日升旸谷。

我今涉津涯,宴坐成休复。

不材终天年,庶比山中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