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终南山傅山人

七十未成事,终南苍鬓翁。

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

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

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

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

生涯枯叶下,家口乱云中。

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形式: 排律

翻译

七十岁还未完成事业,他是个终南山头白发的老翁。
年老后诗情愈发浓厚,但贫困使他的酒量大减。
尽管身体像冬眠的蛇一样困顿,力量却无法施展。
没有炼丹的药材,只剩下著书立说的才能。
白马归来的日子为何如此迟缓,新的一年即将结束。
生活如同枯叶飘零,家人分散在乱云之中。
潭水静时鱼儿受惊,晴朗天气白鹤在风中长鸣。
悲哀的是你姓傅,却未能梦见高宗皇帝。

注释

七十:指年龄。
终南:终南山。
苍鬓翁:白发老翁。
老来:老年。
苦:浓厚。
酒肠空:酒量减少。
蟠蛰:比喻困顿。
力未通:力量无法施展。
烧药:炼丹药物。
著书功:著书立说的能力。
白马:象征归来。
青龙岁:新的一年。
生涯:生活。
枯叶下:飘零。
乱云中:家人分散。
潭静:潭水平静。
鱼惊:鱼儿受惊。
鹤唳风:白鹤长鸣。
悲君:为你的遭遇感到悲哀。
高宗: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开篇“七十未成事,终南苍鬓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头发斑白、时日不多的无奈现实。

接着,“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写出了年老后诗意盎然却难以得到满足,生活贫困无法饮酒畅谈的悲哀。接下来的“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则是对身体衰弱、疾病缠身和力量不足的无奈表达。

诗人通过“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一句,显示了自己虽然无法再从事医治疾病的工作,但仍然坚持著述,以此来维系精神生活。紧接着,“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则是对时光飞逝、生命将尽的感慨。

下片“生涯枯叶下,家口乱云中”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孤寂生活,以及家庭琐事纷争的烦恼。随后的“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则是对大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最后,“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傅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够像古代圣贤那样被后世铭记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却蕴含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诗人传达了对于生命、时间、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

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形式: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开阁锦城中,馀闲访梵宫。

九层连昼景,万象写秋空。

天半将身到,江长与海通。

提携出尘土,曾是穆清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秦相架群材,登临契上台。

查从银汉落,江自雪山来。

俪曲亲流火,凌风洽小杯。

帝乡如在目,欲下尽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杂曲歌辞.古离别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