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

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形式: 古风

翻译

思念中仿佛遇见了神明,追寻过去如同讲述梦境。
即使在梦中神明也有踪迹,是谁让人心烦意乱地寻求。
像鲁国的圣贤徒然哭泣,楚国的狂人放声歌唱凤凰。
谁能想到阮家子弟,竟会在困厄中发出深切悲痛。

注释

念:思念。
来:来去。
若:好像。
望:期待。
神:神明。
追:追寻。
往:过去。
如:如同。
话:讲述。
梦:梦境。
梦神:梦中的神明。
不无:并非没有。
迹:踪迹。
谁:谁。
使:让。
烦心:心烦意乱。
鲁圣:鲁国的圣贤。
虚泣:徒然哭泣。
鳞:这里指鱼鳞,比喻微小的事物。
楚狂:楚国的狂人。
浪歌:放声歌唱。
阮家子:阮家子弟。
更:竟然。
作:发出。
穷途:困厄的境地。
恸:深切的悲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名为《寓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和历史事件的追思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 这两句通过“望”和“话”的动作,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诗人在回顾过去时,如同凝视着某种精神象征,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则轻松自然,如同闲聊之间。

“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的感慨。即便是梦中之神,也有其存在的痕迹,但这种痕迹又常常让人心生烦恼,不知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颗不安的心。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孔子(鲁圣)和屈原(楚狂)的形象,被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处境或心境。孔子的“虚泣鳞”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悲哀,而“浪歌凤”的放纵,则可能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

“那言阮家子, 更作穷途恸。”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诗人提到“阮家子”,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家族,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已逝去的辉煌。而“更作穷途恸”则是说尽管如此,诗人自己仍然处在艰难困苦之中,无力回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的追忆和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悲哉行

促促晨复昏,死生同一源。

贵年不惧老,贱老伤久存。

朗朗哭前歌,绛旌引幽魂。

来为千金子,去卧百草根。

黄土塞生路,悲风送回辕。

金鞍旧良马,四顾不入门。

生结千岁念,荣华及百孙。

黄金买性命,白刃酬一言。

宁知北山下,松柏侵田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悲湘灵

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

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

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

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

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山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

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

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

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

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

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

形式: 古风

湖上望月

湖上清凉月更好,天边旅人犹未归。

几见金波满还破,草虫声畔露沾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