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其二)

老惜交情别,追随车马勤。

临朝思共理,治郡复斯文。

讼息常休吏,民贫更劝分。

西湖十顷月,自比汉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年迈之人珍惜友情离别时刻,频繁地追随车马往来。
在朝廷上怀念共同治理国家,治理地方也弘扬文化。
诉讼平息时常让官吏休息,百姓贫困时更鼓励公平分配。
在西湖广阔十顷的月色下,我自比汉代受封的贤臣。

注释

老:指年纪大的人。
惜:珍惜。
交情:友情。
别:离别。
追随:跟随。
车马:古代官员出行的交通工具。
勤:频繁。
临朝:上朝。
共理:共同治理。
治郡:治理州郡。
斯文:文化,这里指治理之道。
讼息:诉讼停止。
常休吏:常常让官吏休息。
劝分:鼓励公平分配。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十顷月:广阔湖面的月色。
自比:把自己比作。
汉封君:汉代被封赏的官员,这里可能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崔伯易的赞赏和鼓励。首句“老惜交情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即使年事已高,也格外珍惜与朋友的告别时刻。接下来,“追随车马勤”描绘了崔伯易积极投入政务,忙碌而勤勉的形象。

“临朝思共理”表达了诗人希望崔伯易在朝廷上能共同治理国家,显示出对他的期待和信任。而“治郡复斯文”则赞美他在地方治理中注重文化教育,延续了儒家的教化传统。诗人进一步指出,“讼息常休吏”,表明崔伯易善于处理纠纷,使得官府事务得以顺利进行。

最后两句“民贫更劝分”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崔伯易在百姓贫困时仍能倡导公平分配,体现出他的仁政理念。“西湖十顷月,自比汉封君”以西湖的广阔和月色的皎洁,象征崔伯易的高尚品格,将他比作古代贤臣汉代的封君,是对他的极高赞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崔伯易的品行和政绩,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的敬佩,同时也寄寓了深厚的友谊之情。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其一)

迎新与送故,渠已不胜勤。

民卖腰间剑,公宽柱后文。

诸郎投赐沐,高会惜临分。

去国虽千里,分忧即近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和王定国

地远城东得得来,正如湖畔共衔杯。

眼中故旧青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

归去汴桥三鼓月,相思梁苑一枝梅。

我闲时欲寻君醉,为备芎醪更满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清虚同访李园

年来高兴满莼丝,寒薄春风骀荡时。

稍见燕脂开杏萼,已闻香雪烂梅枝。

老逢乐事心犹壮,病得新诗和更迟。

何日联镳向金谷,拟追仙翼到瑶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清虚喜子瞻得常州

喜色侵淫动搢绅,俞音下报谪仙人。

惊回汝水间关梦,乞与江天自在春。

罨画初游冰欲泮,浣花何处月还新。

凉州不是人间曲,伫见君王按玉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