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九十七)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形式: 古风

翻译

试图蒸煮沙子当作饭,到口渴时才开始挖井。
辛辛苦苦磨制砖头,哪能指望用来当镜子。
佛经中说万物平等,皆有真实的本性。
只需自我反省思考,无需无谓的争论。

注释

蒸砂:比喻徒劳无功的努力。
拟作:企图。
饭:食物。
临渴:临时,急需。
掘井:挖掘水井。
用力:费力。
磨碌砖:磨砖。
那堪:怎能,哪里能够。
作镜:制作镜子。
佛说:佛教教义。
元平等:原始平等观。
真如性: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理。
但自:只须,只要。
审思量:仔细思考。
闲争竞:无意义的争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它蕴含了深刻的禅理和智慧。诗中开篇两句“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生动的比喻指出了人们在面临困难时才寻求解决问题的常态,这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人性的某些弱点。

接下来的两句“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则描绘了一种荒谬的情景——无谓地耗费力气去打磨一块普通的砖头,企图将其变成镜子。这既可以看作是对徒劳无功行为的嘲讽,也隐含着一种追求完美或不切实际愿望的批评。

诗歌最后两句“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则表达了禅宗对于一切万象本质上的平等看法,以及对内在真实本性的追求。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回归内心的修养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禅理,展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悟性,同时也启迪读者去思考生活中的真谛以及如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万象。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九十八)

推寻世间事,子细总皆知。

凡事莫容易,尽爱讨便宜。

护即弊成好,毁即是成非。

故知杂滥口,背面总由伊。

冷暖我自量,不信奴唇皮。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九十九)

蹭蹬诸贫士,饥寒成至极。

闲居好作诗,札札用心力。

贱他言孰采,劝君休叹息。

题安糊䴵上,乞狗也不吃。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

保我不鉴璧,信君方得珠。

焉能同泛滟,极目波上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