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正堂二首(其二)

颓垣荒蔓几经霜,今喜崇成背郭堂。

雅欲援琴追宓子,时从退食咏羔羊。

溪流碧绕如平篆,山木阴连不断行。

祇恐诏公台省去,空教南国爱甘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破败的墙垣和蔓延的野草经历了多次霜冻,如今欣喜地看到它被建成远离城郭的厅堂。
我本想优雅地弹琴,如同宓子那样追求高雅,时常在退朝后吟咏《诗经》中的《羔羊》篇。
清澈的溪流像平滑的篆书线条般环绕,山间的树木阴凉连绵不断。
只担心自己会被召到朝廷任职离去,那时只剩南国的人们怀念这美好的庭园,就像爱戴那留有贤者遗爱的甘棠树一样。

注释

颓垣:破败的墙垣。
荒蔓:蔓延的野草。
霜:霜冻。
崇成:建成。
背郭堂:远离城郭的厅堂。
援琴:弹琴。
宓子:古代贤人,这里指追求高雅。
退食:退朝后的饮食时间,引申为闲暇时光。
羔羊:《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比喻谦恭有德之人。
溪流:清澈的溪流。
山木:山间的树木。
祇恐:只怕。
诏公:召我去朝廷任职。
南国:南方地区。
甘棠:甘棠树,古人常用来象征贤者的遗迹。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首先,“颓垣荒蔓几经霜”一句,以破败的城墙和野草的繁茂来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接着,“今喜崇成背郭堂”则描绘了一种对现状的满足与乐观,诗人对于新建的厅堂感到欣慰,这里“背郭”可能暗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第三句“雅欲援琴追宓子”,表达了诗人想要弹奏琴曲以怀念古代贤者或朋友的情感。这里的“雅”字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而“追宓子”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时从退食咏羔羊”一句,通过描绘诗人偶尔享用美味(羔羊)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这里,“退食”意味着简约的饮食,而“咏”则是慢慢品尝,体现了一种平和自在的人生态度。

下半首诗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溪流碧绕如平篆,山木阴连不断行”,通过对溪水蜿蜒、山林郁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最后两句“祇恐诏公台省去,空教南国爱甘棠”则表达了一种担忧与无奈。诗人担心朝廷的征召会打破自己的隐居生活,而“空教南国爱甘棠”则是对无法实现愿望的慨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外界变迁时保持内心平静的态度。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次涪陵游北岩寺伊川谪居尝传易于此有钩深堂鲁直名且书之故寺有四贤像伊川鲁直康节尹和靖

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黄象之韵

疏山元是读书山,相望麻姑旧醮坛。

梵刹雄誇今日胜,隐居谁作故人看。

閒随米运川涂迥,喜入林亭境界宽。

我已经营谢公屐,伫君好去九迁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观荷

适当寒沼上,更在月明中。

露重鲛珠湿,天高奁镜空。

参差千盖绿,淡伫数枝红。

华发秋风里,持杯属老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忧旱

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