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

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

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

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暂时分别去远方的城镇任职,我们两人又同时离开京城。
已经分别三年,各自身处异地,只能通过书信传递七言诗。
虽然我们都身处越地,共享同一片江山,但千里之外的风月却无法感知彼此。
人世间相聚分离无常,实在难以预料,不必感叹一生中所经历的变迁和选择。

注释

相印:相互契合。
暂离:暂时离开。
临远镇:偏远的城镇。
掖垣:宫门或朝廷。
出守:出任地方官。
复同时:又同时发生。
一行:一次相聚。
三年别:分别三年。
两处:两地。
空传:空自传递。
七字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七个字。
越地:指越州地区(今浙江一带)。
秦天:指秦地(今陕西一带)。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情感交流。
不相知:不能互相了解。
人间聚散:人世间相聚和分离。
真难料:很难预料。
平生:一生。
信所之:随心所欲,任由命运安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愁绪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开篇“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两句,通过军事行动中的人员调动,表达了与亲友或战友的短暂分别以及重逢的时刻。"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则抒写了长时间的离别和书信往返中的无奈,七字诗可能是战争中难以频繁通信的隐喻。

接着,“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两句,以地理距离对比人际关系的疏远。越地(今浙江一带)与秦地(今陕西一带)的自然景观各异,象征了人生中难以共享的时光和情感。

最后,“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两句,从哲理的高度出发,反思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诗人通过这般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淡然处之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表现了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面对人生变迁时保持的一份豁达。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酬秘书王丞见寄

相看头白来城阙,却忆漳溪旧往还。

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街西借宅多临水,马上逢人亦说山。

芸阁水曹虽最冷,与君长喜得身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酬韩庶子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祗应君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雨中愁不出,阴黑尽连宵。

屋湿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无刍怜马瘦,少食信儿娇。

闻道韩夫子,还同此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横吹曲辞.出塞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