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亲切情谊,以及对梅花之美的独特感悟。"闭门茅底偶为邻"表达了一种隐逸生活中的偶然邂逅,"北阮那怜南阮贫"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两地居民困境的关怀。
"却是梅花无世态"一句,展示了诗人对梅花超脱尘俗、不染尘埃之美的一种独特理解。梅花在这里成为了高洁和自然美的象征,它们不随波逐流,与世俗的喧嚣保持距离。
最后一句"隔墙分送一枝春"则是诗人对邻里之间情谊的写照,即便是在隐居的状态下,仍旧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且愿意与邻里分享这一美好的时节。这也反映出诗人乐善好施、关心他人的高尚品格。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重要的是通过梅花和春天的象征,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贫富的人性关怀和邻里间的情谊。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野水连天碧,峰峦入海青。
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
倘许栖林下,僧中老此身。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今朝未遇高风便,还与沙鸥宿水湄。
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
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