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挽诗四首(其一)

报地三千箓,年光八十春。

却寻来处路,重接社中人。

杖履空平日,幢幡想去尘。

莲开布金底,又见一番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杂挽诗四首》之一,通过“报地三千箓,年光八十春”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岁月与功业,箓代表道教的符箓,三千箓象征着高深的道行或功绩;八十春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其长寿。接下来的“却寻来处路,重接社中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的愿望。“杖履空平日,幢幡想去尘”则通过描绘逝者生前的生活场景和死后世界的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莲开布金底,又见一番新”以莲花的盛开比喻生命的新生,寓意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影响将永远存在,如同莲花般绽放于世间,给予后人新的启示与力量。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永恒主题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杂挽诗四首(其二)

方报先同穴,俄闻改葬期。

祇应偕老约,不拟异他时。

已矣如何憾,贤哉有剩悲。

会看松柏路,赐篆耸丰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杂挽诗四首(其三)

汉室传经后,唐朝旧族家。

柔明惟典则,专静辍纷华。

得配同高寿,流光固未涯。

定应知去路,门外列三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杂挽诗四首(其四)

子令钦平昔,多惭接俊游。

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

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观世音赞

大慈大悲大威德,补陀落山住孤绝。

三界轮回若热恼,一闻我名便清凉。

名虽可闻见不得,随所建立即如见。

施者受者不退心,常如心在光明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