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明月渐西沉。墙转花阴。一天秋思起愁心。

十二阑干闲倚遍,脉脉思寻。怪底怕调琴。

夜色愔愔。却怜尘世少知音。

回首几多惆怅事,雨旧云今。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由清代诗人曲茝纕所作,描绘了一幅深沉而略带忧郁的秋夜景象。

“明月渐西沉。墙转花阴。” 开篇以月亮的缓缓西落和花影的移动,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夜幕降临的氛围。明月与花阴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

“一天秋思起愁心。” 秋天的思绪在诗人的心中悄然升起,引发了一种淡淡的哀愁。秋天常常被视为收获的季节,但在某些人心中,它也可能象征着离别、凋零或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十二阑干闲倚遍,脉脉思寻。” 这句诗中的“十二阑干”可能是指十二个月或某种特定的计数方式,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思考,内心的情感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

“怪底怕调琴。夜色愔愔。” “愔愔”形容夜色的寂静,诗人似乎对夜晚的静谧感到一丝畏惧,或许是因为夜色中隐藏着孤独与寂寞。调琴的动作在这里被赋予了情感的重量,可能是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来表达或安抚内心的愁绪,但最终却未能成功。

“却怜尘世少知音。”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诗人感叹知音难觅。这句话表达了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缺失。

“回首几多惆怅事,雨旧云今。” 这句话总结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回顾过去,有许多令人感伤的事情,就像过去的雨和云,无法再回到从前。这里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时的思绪和情感波动,以及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

曲茝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减兰.和黍芗词韵

茫茫烟水。江上芙蓉偏易萎。月暗灯昏。

叶落西风响到门。无端惹恨。塞雁惊秋传远讯。

镜影明明。愁锁双蛾画不成。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踏莎行

浣月亭高,映江楼古。湖山蕴籍供裁句。

欲寻陈迹认南朝,新词吟到西泠路。

香润兰丛,影留桐絮。联吟更有神仙侣。

玉窗想得静拈毫,浓青不捲疏帘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采桑子.春归

啼鹃唤了春归去,风也凄凄。雨也凄凄。

一任残花落又飞。韶华在眼轻消遣,莺也依依。

燕也依依。几度留春春竟归。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南歌子.暮春

青帝留难住,金铃护不胜。落花飞絮怨飘零。

试听燕莺都作断肠声。风雨年年恨,闲愁日日萦。

绿章无路乞通明。辜负养花天气惜花情。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