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望月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每家每户在夜晚都望着明月,这亭亭而立的楼阁尤其惹人喜爱。
纤薄的云彩在溪水上空消失,稀疏的柳树影子摇曳在中秋的月光下。
月亮渐渐照亮了远处的千座山峰,仿佛从万条支流中区分而出。
在这关隘和山峦之间,还有谁能看见这样的景象呢?恐怕只有独自戍守边疆的人会因此涌起思乡的愁绪吧。

注释

夜月:夜晚的月亮。
家家:每家每户。
望:眺望,期盼。
亭亭:形容楼阁高耸而美好。
此楼:这座楼。
纤云:纤细的云彩。
溪上:溪水之上。
断:中断,消失。
疏柳:稀疏的柳树。
影中:在影子里,这里指月光下的影子。
秋:中秋,代指满月之时。
渐映:逐渐映照。
千峰:形容众多的山峰。
出:显现,出现。
遥分:从远处区分。
万派:万条水流,形容河流众多。
流:流动。
关山:关隘和山岭,泛指边疆地区。
谁复见:还有谁能看到。
应独:应该只有。
起边愁:引发边疆戍守者的思乡之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深夜里,从楼上赏月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这座楼的喜爱和依恋之情。"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月亮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他对这个可以远眺的高楼的深厚感情。

"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则是对周围景色的描绘,细密的云雾似乎在溪流之上断开,而稀疏的柳树投下了秋天特有的阴影。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更是表现了月亮逐渐照耀在山峦之间,形成了层叠的山影,同时也暗示着水流的源头和其间的关系,体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描绘。

最后两句"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在这宁静夜晚之中,诗人对于远方关山之地的思念,可能是因为朋友、亲人或是某种情感的牵绊,而产生了一份孤寂和边塞的愁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构建了一个既有外在美景,又蕴含深刻情感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

南山唯与北山邻,古树连拳伴我身。

黄鹤有心多不住,白云无事独相亲。

闲持竹锡深看水,懒系麻衣出见人。

欲掇幽芳聊赠远,郎官那赏石门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诸生

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

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

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

不将簪艾隔,知与道情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春夜与诸公同宴呈陆郎中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泪烛,花笑白头人。

宝瑟縆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

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

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

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