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

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

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

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期望在东林隐居为官,任时光如日月般轮转盈缺。
遥望远方云雾缭绕,只能空自怜惜那清澈的定水。
方外之友逍遥自在,而府中的情感却渐渐流逝。
渐渐听见远处寒鼓响起,深沉的声音回荡在郡城之中。

注释

东林:指代幽静的山林,常用来象征隐居之地。
期隐吏:期望成为隐居的官员。
日月为虚盈: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同日月交替的盈亏。
远望:向远处看。
浮云隔:被飘动的云朵阻隔视线,比喻障碍或隔离。
空怜:白白地怜惜,表达一种无法触及的遗憾。
定水清:指静止不动的水清澈见底,象征心境的纯净。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方外侣:超脱世俗的朋友或伴侣,方外指世外、尘世之外。
荏苒:形容时间渐渐过去。
府中情:指在官府中的情感或心境。
渐听:慢慢开始听到。
寒鞞发:寒鞞指冬天的战鼓,这里可能象征远方的军事行动或信号。
渊渊:形容鼓声深沉悠远。
郡城:古代行政区域的中心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则是从远处眺望时,看到云雾缭绕,而心中却对那清澈的江水感到不舍。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时的心境和景象。

接着,“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一句,通过“逍遥”二字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怀,而“荏苒府中情”则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山林间虽然逍遥,但内心深处仍然系着对故土的牵挂。

最后,“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一句,以“渐听”为起点,通过耳边传来的自然声音——马蹄声,再次强调了诗人置身于寂静幽深之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距离。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在春夜的宁静与孤独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独游二首(其一)

性野趣无端,春晴路又乾。

逢泉破石弄,放鹤向云看。

好僻谁相似,从狂我自安。

芳洲亦有意,步上白沙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独游二首(其二)

临水兴不尽,虚舟可同嬉。

还云与归鸟,若共山僧期。

世事吾不预,此心谁得知。

西峰有禅老,应见独游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日送择高上人往江西谒曹王

超然独游趣,无限别山情。

予病不同赏,云闲应共行。

斋容秋水照,香氎早风轻。

曾被陈王识,遥知江上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

真性在方丈,寂寥无四邻。

秋天月色正,清夜道心真。

大梦观前事,浮名悟此身。

不知庭树意,荣落感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