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景山中雪后增,看山雪后亦谁曾?
隔溪岩犬迎人吠,饮涧飞猱踔树腾。
归骑林间灯火动,鸣钟谷口暮光凝。
尘踪正自韬笼在,一宿云房尚未能。
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山雪后的宁静与神秘。首句“风景山中雪后增”,点明了环境背景——雪后的山景更加壮丽。接着,“看山雪后亦谁曾?”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罕见与珍贵的感慨。
“隔溪岩犬迎人吠,饮涧飞猱踔树腾。”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动物们在雪后的生活情景。岩犬在溪边迎接行人,发出吠声;而飞猱则在树间跳跃,活泼灵动。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林图景。
“归骑林间灯火动,鸣钟谷口暮光凝。”描述了日落时分的情景。归家的行人在林间骑行,灯火闪烁;山谷口传来钟声,暮色凝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最后一句“尘踪正自韬笼在,一宿云房尚未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他渴望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纷扰,但现实的羁绊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句诗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感叹,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琅琊山雪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动的生物活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不详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东去蓬瀛合有津,若为风雨动经旬。
同来海岸登舟在,俱是尘寰欲渡人。
弱水洪涛非世险,长年三老定谁真。
青鸾眇眇无消息,怅望烟花又暮春。
独见长年思避地,相从千里欲移家。
惭予岂有万间庇?借尔刚馀一席沙。
古洞幽期攀桂树,春溪归路问桃花。
故人劳念还相慰,回雁新秋寄彩霞。
簦芨连年愧远求,本来无物若为酬。
春城驿路聊相送,夜雪空山且复留。
江浦云开庐岳曙,洞庭湖阔九疑浮。
悬知再鼓潇湘柁,应是芙蓉湘水秋。
中岁幽期亦几人,是谁长负故山春?
道情暗与物情化,世味争如酒味醇。
耶水云门空旧隐,青鞋布袜定何晨?
童心如故容颜改,惭愧年年草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