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的向往,将自己置于广阔天地之间,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里,“海门”和“五湖”构成了一幅开阔而迷人的画面,其中“烟水”二字更添了一份朦胧美。
"还向秋山觅诗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秋天,万物凋零之际,却也是诗意盎然之时,诗人不远千里寻找灵感,以期写出传世佳作。
"伴僧吟对菊花风"一句,既描绘了一幅僧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吟”字暗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而“菊黄”则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与“风”相对,似乎还传递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牵马街中哭送君,灵车辗雪隔城闻。
唯有山僧与樵客,共舁孤榇入幽坟。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从来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