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人汪琬所作,《送人南游》。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南行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长路应难问,君行况及秋”,开篇即点明了友人即将踏上漫长而未知的旅程,秋天的季节更添了几分离别的凄凉。诗人以“长路”和“秋”两个意象,渲染出一种深沉的离别氛围。
颔联“不知葭菼外,何处泊孤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着友人在远方,不知道在芦苇丛生的河畔,他的小船将停泊于何处。这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旅途未知的担忧和牵挂。
颈联“远屿连云起,残潮漾月流”,转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远处的岛屿与天际相连,仿佛与云海融为一体;潮水退去后,月光洒在波浪上,泛起粼粼波光。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尾联“可怜南去雁,并作客中愁”,以南飞的大雁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大雁南飞,既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借以寄托对友人旅途孤独与忧愁的同情。雁群的南飞与友人的南游相呼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深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