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耆老承风旧,丝纶锡命新。
展禽安屡黜,原宪乐常贫。
执志穷通壹,论交表里真。
但祈深自重,膏泽望斯民。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表达自己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朋友未来职责和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尚的人格。
“耆老承风旧,丝纶锡命新。”这两句描写的是年长者传承旧有的德风,而青年则接受新的使命。这里“耆老”指经验丰富的长者,“承风”意指继承和发扬光大,“丝纶”比喻微妙而深远的事情,“锡命”则是接受命令或职责。
“展禽安屡黜,原宪乐常贫。”这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即希望朋友能够像展翅高飞的大雁一样安稳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是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展禽”指大雁,“屡黜”意指多次失败,“原宪”指宽广的法度或规则,“乐常贫”则是希望朋友能够保持谦和的品质,不被物欲所累。
“执志穷通壹,论交表里真。”这两句强调了坚持初心和真诚交往的重要性。“执志”指坚守自己的信念,“穷通”意味着不管处境如何都要保持一贯,“论交”是选择朋友的标准,“表里真”则是指内外如一的真誠。
“但祈深自重,膏泽望斯民。”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深知自我价值,并且在其位能为百姓带来恩泽。“但祈”表达了作者的简单而真挚的愿望,“深自重”指自尊自爱,“膏泽”比喻恩惠或福泽,“斯民”即普通老百姓。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人生的美好祝愿,展示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品德、社会责任以及朋友之间情谊的重视。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羁旅帝城久,逢人青眼稀。
闻君又当去,使我益思归。
佳色邻乡树,高堂望綵衣。
春流先自疾,心出片帆飞。
三吴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专用清谈治,非如俗吏为。
林疏丹橘迥,稻熟白芒攲。
宜使民无忘,严修太伯祠。
东国连年水伤稼,使君到部即行春。
茫茫四野潢污竭,郁郁万行桑柘新。
俗不好奢田器贵,狱无留系吏家贫。
齐人忽怨归朝速,自是承明侍从臣。
熬漉沧波耗,征输泽国贫。
婴罗矜赤子,运筴借能臣。
拜手觚棱晓,浮舟狼汤春。
东南待苏息,别酒莫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