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六)

山转江亦转,江行山亦行。

风鬟照玉镜,素练萦青屏。

我本山水客,澹无轩冕情。

尘中悔一来,事外怀孤征。

忽乘沧浪舟,仰高俯深清。

餐翠腹可饱,饮渌身顿轻。

鹧鸪不相识,还作故园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势回转江水也随之流转,江行时山也在前行。
风吹过如发丝般照在明镜般的水面,洁白的衣带缠绕着青色的山屏。
我本就是山水间的游子,淡泊名利,无心于官场浮沉。
身处尘世中我后悔此行,心中怀念起那超脱世俗的生活。
忽然间我登上了一叶小舟,在浩渺的江面上仰望蓝天俯瞰深渊。
品尝翠绿的山水,仿佛能填饱肚子,饮下清澈的江水,身心顿时轻松。
鹧鸪鸟的叫声我不熟悉,却唤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山转:山势回转。
江亦转:江水也随之流转。
风鬟:风吹过水面的样子。
玉镜:明镜般的水面。
素练:洁白的衣带。
青屏:青色的山屏。
澹无:淡泊无求。
轩冕:官位和车服,代指仕途。
尘中:尘世。
孤征:超脱世俗的生活。
沧浪舟:小舟。
仰高俯深:仰望蓝天俯瞰深渊。
餐翠腹可饱:仿佛能填饱肚子。
饮渌:饮下清澈的江水。
身顿轻:身心轻松。
鹧鸪:鸟名,叫声凄切。
故园声:故乡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开篇"山转江亦转,江行山亦行"两句,通过山水的循环往复,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运动,与人类的短暂生命形成对比。

接着,"风鬟照玉镜,素练萦青屏"两句,以风吹动窗棂、清晨露珠挂于丝网来描绘一幅生动的早晨景象。这里的玉镜和青屏不仅是对室内环境的刻画,也隐喻着诗人清明的心灵。

"我本山水客,澹无轩冕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归属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尘中悔一来,事外怀孤征"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淡泊和回忆往昔孤独时光的哀愁。

"忽乘沧浪舟,仰高俯深清"两句,通过诗人乘船泛舟的形象,展现了他与大自然亲近、探索自然之美的行为。"餐翠腹可饱,饮渌身顿轻"则是对此时此刻内心充实和身体得以清净的写照。

最后,"鹧鸪不相识,還作故园声"两句,以鸟鸣声作为诗人与自然交响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园的怀念之情,即便身处异地,心中仍旧回荡着旧时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五)

澄潭涌暗晕,不风自成花。

回流如倦客,出门复还家。

江晴已数日,新涨没旧沙。

知是前溪雨,湿云尚横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四)

后顾江已远,前睨山若塞。

棹进岸自回,天水未有极。

帘欣入绝巘,舟愕触潜石。

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

岸草不知愁,向人弄晴碧。

形式: 古风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三)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

今日行终朝,祇绕石峰侧。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

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形式: 古风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二)

地迥人绝影,山僻虎留迹。

下有无底潭,上有欲落石。

是间一径横,夹以万松直。

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

陈公今焉在,径松自寒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