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

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

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

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美好的夜晚应该足够长,严冬之风吹来了春天的转变。
寒冷的气息循环中变得温暖,万物更新,旧貌换新颜。
秀美的树木因甘霖滋润,冰雪融化,水面漂浮着萍藻。
美好的时光公正无私,逐渐温暖了疲惫的百姓。

注释

良夜:美好的夜晚。
岁应足:应该足够长。
严风:严冬之风。
变春:带来春天的转变。
遍回:循环。
寒作暖:寒冷变得温暖。
通改旧成新:万物更新。
秀树:秀美的树木。
馨雨:甘霖。
融冰:冰雪融化。
泛蘋:水面漂浮萍藻。
韶光:美好的时光。
不偏党:公正无私。
煦疲民:温暖疲惫的百姓。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更新的生机与美感。

首句“良夜岁应足”,表明良好的年华已经丰满,是指时间轮回到了一年的末尾,春季即将到来。"严风为变春"则是说冬日的严寒之风开始变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接着“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进一步描绘了气温的转换和万物的更新。这里,“遍回”意指广泛地回暖,“通改”则是说彻底改变过去的模样,呈现出新的面貌。

"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中的“秀树”指的是挺拔秀丽的树木,而“因馨雨”说明这些树木得益于春天的甘霖。"融冰雨泛蘋"则形象地描述了冰雪在温暖雨水的滋润下逐渐融化,甚至连池塘中的苇草都浮动起来。

最后,“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表达了春天阳光普照,没有偏袒,不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温暖了劳苦的人们。这里的“韶光”指的是春日的和煦阳光,“不偏党”强调其公平无私,而“积渐煦疲民”则是说春天的阳光逐渐地、持续地给予人们温暖,缓解了冬日的劳累。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蕴含着对新生与希望的赞美。

收录诗词(53)

周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太朴。【《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 字:见素
  • 籍贯:福州长乐
  • 生卒年:?—878

相关古诗词

次梧州却寄永州使君

随风身不定,今夜在苍梧。

客泪有时有,猿声无处无。

潮添瘴海阔,烟拂粤山孤。

却忆零陵住,吟诗半玉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客州赁居寄萧郎中

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

窗吟苦为秋江静,枕梦惊因晓角催。

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