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州赁居寄萧郎中

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

窗吟苦为秋江静,枕梦惊因晓角催。

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松林小店茅屋临水而建,东边的小屋租下后我徘徊流连。
窗户边吟诗被秋天江面的宁静所困扰,枕上梦醒却被清晨号角声催促。
邻居看出我的忧愁,主动借酒给我解忧,主人知道我要离开,前来索要房钱。
眼见白发如笔般增多,我渴望像鱼儿那样带来雨水,怎忍心让它们因干旱而露出干涸的腮帮。

注释

松店:松林中的小店。
茅轩:茅草建造的小屋。
赁:租赁。
裴徊:徘徊,犹豫不决。
窗吟:窗边吟诗。
秋江静:秋天宁静的江面。
晓角:清晨的号角。
催:催促。
愁:忧虑。
赊酒:赊账买酒。
主人:房东。
索钱来:来讨取房钱。
白笔:白发。
为霖雨:比喻带来雨水。
红鳞:红色的鱼鳞,代指鱼。
曝腮:露出干涸的腮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生活景象。诗人在客州租了一个简陋的居所,面对着潺潺的水声和开阔的松林,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窗吟苦为秋江静"一句,通过窗前吟咏诗词来表达内心的寂寞与秋天特有的宁静。"枕梦惊因晓角催"则透露出诗人夜里梦中被惊醒,清晨鸡鸣声更增加了他的愁绪。

邻舍之间的相互帮助也在诗中得以体现,"邻舍见愁赊酒与"表明诗人在邻里的支持下获得了一份温暖。同时,"主人知去索钱来"则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经济压力的一种无奈。

最后两句"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这里的“白笔”和“红鳞”分别象征着文学创作和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迁,通过对比雨水和鱼鳞,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依然坚持内心追求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的一种艺术态度。

收录诗词(53)

周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太朴。【《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 字:见素
  • 籍贯:福州长乐
  • 生卒年:?—878

相关古诗词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

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

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

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

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