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煮海三年不等闲,几多归梦绕青山。
鸢肩诗瘦羞郊岛,蜗角名虚愧触蛮。
戈淅剑炊恬砑耐,云翻雨覆任痴顽。
知机人识圆机意,尽在西风一笑间。
这首诗充满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和超脱,诗人通过多个意象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成功标准的反思。"煮海三年不等闲"以巨大的动作来比喻追求功业的艰难和漫长,但最终却是不愿随波逐流的"闲"态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自主。
"几多归梦绕青山"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向往,这里的"归梦"不仅是对故土的思念,更蕴含着对世俗功名的一种逃避和超越。"青山"象征着一种自然、宁静而又持久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鸢肩诗瘦羞郊岛,蜗角名虚愧触蛮"则是自谦之词,"鸢肩"形容诗人的才华如同鸟翼一般修长而有力,但却以"瘦"来形容自己的诗歌,显示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蜗角名虚愧触蛮"则是对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和声望持有质疑态度,似乎感到一些不自在。
"戈淅剑炊恬砑耐,云翻雨覆任痴顽"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戈淅剑炊"中的"剑炊"可能是指内心的坚定和清醒,而"恬砑耐"则是一种对待世事的从容态度。"云翻雨覆任痴顽"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豁然开朗。
最后,"知机人识圆机意,尽在西风一笑间"是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和思想精髓。"知机人"指的是那些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他们能够识别和理解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圆机意)。这一切,都可以在轻松自如的一笑中体现出来,似乎一切世俗的烦恼都能在自然的风中得到解脱。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诗篇,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不详
春到已多时,游人替衲衣。
柳眠莺唤醒,花瘦雨添肥。
官事痴能了,人情久易非。
一贫能自守,赢得掩柴扉。
西风吹破黑貂裘,多少江山惜倦游。
红叶已霜天欲暮,绿蓑初雨客吟秋。
人逢知己无荣辱,事不萦怀任去留。
但是菊花开便好,醉中休说异乡愁。
几家篱落傍溪居,只看青山尽自如。
隔岸有桥多卖酒,小篮无处不提鱼。
何时茅屋人同住,旋买瓜田雨自锄。
寄语牧童休笑我,都缘错读半生书。
秋风卷秋叶,秋思满秋天。
骨立山如削,声低雁欲眠。
客愁无暇日,农事喜丰年。
说著鲈莼事,归心满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