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三首(其十一)

远之莫及故曰短,踪之不即故曰蓬。

波波浪浪,西西东东。

直钩已挂双峨碧,一桡香散芦花风。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翻译

距离遥远无法触及,所以称之为短暂;难以追寻,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波涛起伏,东西交错。
直钩挂着双鱼在碧绿的江面,一叶扁舟摇曳,芦花香随风四散。

注释

远之:形容距离遥远。
莫及:无法达到或触及。
故曰:因此说。
短:短暂。
踪之:追踪它的踪迹。
不即:难以接近。
蓬: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波波浪浪:形容波涛起伏。
西西东东:形容方向不定,四处移动。
直钩:直柄的钓竿。
双峨:双鱼。
碧:碧绿。
一桡:一只船桨。
香散:香气飘散。
芦花风:芦苇花在风中飞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远之莫及故曰短,踪之不即故曰蓬",意指距离遥远或难以追寻的事物显得短暂且飘忽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接下来的"波波浪浪,西西东东",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动荡不居和无常变化。

"直钩已挂双峨碧",可能象征着某种执着或期待被束缚在看似美好的境遇中,而"一桡香散芦花风"则暗示着即使有所牵绊,也终将随风消散,如芦花般轻盈地随风飘逝。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对人生无常和追求自由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三首(其十)

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二林小众,枯枯燥燥,鹤望多时。

珊瑚枕,明月珠,从便采取,只是不得触讳。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三首(其八)

葱岭不见宋云,全身岂在熊耳。

石火电光殊莫拟,双梼堂上再相逢。

究竟何曾缺两齿,雪际传心,筛灰厌鬼,后代儿孙谁来。

你粗羹淡饭当殷勤,四海香风从此起。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三首(其七)

华亭满船犹不足,南泉骤步蹈不著。

自馀眼底纷纷,总道见月忘指。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三首(其六)

老和尚死去二十五年,有谁撑门拄户。

虽与松源同日行,不会松源三转语。

父子背驰,面不相睹,直至如今成莽卤。

露冷风高秋意深,久矣无心荐藜黍。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