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
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
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来访后即将离别的场景。开头两句"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表明野僧临别与诗人共度片刻,坐在溪边的沙地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僧侣之间超脱尘世的交情。
接下来的两句"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则展示了僧侣行脚的孤独和艰辛。"远道"暗示着僧侣将踏上一段长途旅程,而"擎空钵"则象征着他们的清贫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深山蹋落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寓意着僧侣在精神追求上的脚步,无论环境多么艰险,都不会停留。
"无师禅自解, 有格句堪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修行之道的理解和赞赏。"无师"意味着僧侣已经达到了一种无需他教的境界,而"禅自解"则强调了这种悟性来自内心的自我觉醒。"有格句堪誇"则可能指僧侣在诗词创作上也有所成就,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禅理。
最后两句"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抒写了僧侣离别后的诗人感慨。"此去非缘事"意味着这次别离后,未来是否还能相见都成为了未知数。而"孤云不定家"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侣的自由漂泊,如同天上的孤云,没有固定之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僧侣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僧侣修行和生涯的理解与尊重。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
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
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原野正萧瑟,中间分散情。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
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
冯翊蒲西郡,沙冈拥地形。
中条全离岳,清渭半和泾。
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
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