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殿丞寄荔支

荔子凝丹摘晓鲜,江南来路与云连。

托根曾是三山下,结实应归万木先。

乡国远携甘旨重,宴堂分玩色香全。

清才仍更传新唱,一一骊珠照眼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晨采摘熟透的荔枝,色泽鲜艳如凝固的丹砂,来自江南的路径仿佛与云相连。
它原本生长在仙人三山脚下,果实丰硕,必定是万物中最早成熟的。
带着远方家乡的甜美,珍贵的馈赠被带到宴席上,大家分享它的色彩和香气。
才子们又赋予它新的赞美,一颗颗如同明亮的骊珠,照亮了人们的眼眸。

注释

荔子:荔枝,一种热带水果,以其鲜艳的红色和甜美的口感著名。
凝丹:形容荔枝熟透后颜色深红,如凝固的丹砂。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象征着仙境或高贵的产地。
万木先:指荔枝成熟早于其他树木,寓意其优越性。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荔枝的甜美。
宴堂:宴会的场所,指分享荔枝的社交场合。
骊珠:古代比喻优美的诗文,这里指赞美荔枝的佳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和曹殿丞寄荔支》。诗人以荔子为题材,通过对荔果的描绘,展现了其鲜艳欲滴的色泽和诱人的香气,以及其产地的高贵背景。荔子生长在传说中的三山脚下,象征着其独特而珍贵的地位。诗人强调荔枝是远方亲友的深情厚礼,宴堂中分食时,其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

"荔子凝丹摘晓鲜",开篇便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荔果晨露中的娇艳;"江南来路与云连",则暗示了荔枝来自遥远的南方,运输过程中的艰辛与珍贵。接着,诗人通过"托根曾是三山下,结实应归万木先",表达了对荔枝非凡品质的赞美,认为它在众多树木中独领风骚。

"乡国远携甘旨重,宴堂分玩色香全",进一步强调了荔枝作为佳肴的珍贵和人们对其的喜爱。最后,"清才仍更传新唱,一一骊珠照眼圆",以"骊珠"比喻荔枝的晶莹剔透,同时也暗指曹殿丞的才华如同新歌唱出,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荔枝的美味和产地的神秘,还寓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赞美,是一首富有意蕴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和登安济亭

亭上风吹藤帽檐,为怜清胜得安恬。

惊涛触岸层澜碎,落日衔山半景尖。

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

城南一去通沧海,无限春寒向晚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和答孙推官

拟将身计入扁舟,纵得三公不黑头。

病体已轻休赋鵩,机心如动辄惊鸥。

强看吴野江山醉,肯为春风花草愁。

所向乾坤皆客寓,可能与我更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钱塘之什二首(其二)

病来安健赋诗誇,甲子新移一岁加。

吾道所存唯浩气,世缘何著但空花。

烟云已过同归雁,杨柳初藏并宿鸦。

便拟寻山逐幽趣,春泥随马不须遮。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钱塘之什二首(其一)

于世无机是海翁,客情醒醉任邻钟。

廉纤雨意还侵夜,料峭春期未减冬。

宝气上浮难掩玉,岁寒中立不凋松。

君王自结英雄网,千载风云定有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