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螓首蛾眉天上人,不知何事到红尘。
神霄蕊笈今谁侍,紫府琪花不敢春。
无梦去陪王母宴,前生多是紫虚身。
寄言寻取蓬莱路,风送双鸾上太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赠紫华侍经周希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螓首蛾眉天上人,不知何事到红尘。"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仙境中的人物形象,螓首蛾眉是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美女的词语,这里用以形容天上的仙人,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神霄蕊笈今谁侍,紫府琪花不敢春。" 这两句中,“神霄蕊笈”指的是仙界中的珍贵书籍或秘笈,而“紫府琪花”则是仙境中的奇花异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美好事物的怀念,但同时也带有一丝哀愁,因为这些美好如今无人侍奉,连春天的到来也不再敢于展现其华丽。
"无梦去陪王母宴,前生多是紫虚身。"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仙界宴会的渴望,而“前生多是紫虚身”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有追求前世今生的深意。
最后两句 "寄言寻取蓬莱路,风送双鸾上太旻。" 中的“蓬莱路”指的是通往仙岛的道路,而“双鸾”则是传说中神鸟的形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追求仙境、脱离红尘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地魄天魂日月精,夺来鼎内及时烹。
祇行龟斗蛇争法,早是龙吟虎啸声。
神水华池初匹配,黄芽白雪便分明。
这些是饮刀圭处,渐渐抽添渐渐成。
山色凝云翠几重,鸟声惊落夕阳红。
要携琴去弹秋月,且掇棋来著晚风。
一度醉眠知事少,数番吟畅觉心空。
慵庵不与人相与,阁上柴门滋味浓。
不叹劳生行路难,自怜云水许间关。
别来五载多怀感,待有尺书无往还。
微白一钩天外月,淡青数点海边山。
襟情欲向何人诉,与子篝灯到夜阑。
五乳峰前第几峰,碧潭深处有蟠龙。
半岩冷落孔明雨,一枕萧骚少说风。
变化爪牙君子竹,埋藏头角大夫松。
高人凄此结茆屋,天下苍生怨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