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日脾疾自歌

壮年筋力惯驱驰,堪叹新来数问医。

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

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證投方某剂宜。

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壮年时精力旺盛,常需奔波劳碌,令人感叹的是近年来常常需要看医生。
面对衰老、疾病,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就连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能自我察觉。
我计划通过调养来抵抗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是关键。
既然认识到生命的虚幻和命运的安排,孩子们的疑惑又能怎样呢?

注释

壮年:指青壮年时期。
惯:习惯于。
驱驰:奔波劳碌。
新来:近年来。
数问医:频繁看医生。
生老病:指人生的自然过程。
怪者:值得惊讶的事。
寸关:中医术语,指寸口脉象。
自知之:自己能感知。
养痾:调养身体以抵抗疾病。
抗疏:对抗疾病的方法。
吾谋是:我的计划如此。
投方:开处方。
某剂宜:某种药剂适合。
识破:看透。
幻躯:虚幻的身体。
天赋命:天生的命运。
儿曹:孩子们。
昵昵:疑惑不解的样子。
复何疑:还有什么疑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体魄充沛,能驱驰奔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诗中“堪叹新来数问医”表达了对健康问题的担忧和咨询医生的频繁。“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生命流逝、疾病缠身的无奈以及通过个人体验来理解身体变化的智慧。

“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證投方某剂宜”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病痛时,寻求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图康复。这里的“养痾”指的是调养身心,“抗疏”则是治病的策略。

最后,“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身体脆弱的认知,以及对于天命和自然规律的顺应。这里的“识破幻躯”意味着洞察到肉身的虚幻与易逝,而“儿曹昵昵复何疑”则是表达了对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已经不再怀疑,接受并顺其自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位经历了健康问题、深刻反思人生和疾病的中年男子的情感流露。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对于生命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在面对衰老与疾病时的复杂情感和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维扬再赠林相士用前韵

三数年来已倦游,祗缘心迹不相谋。

深知我类虞翻相,莫怪人惊雍齿侯。

江国旧怀诗一解,吴乡新思酒双投。

一番公案重拈出,挑却行包归去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黄州上巳和王子方雪堂韵

五年安出处,斯道系污隆。

血指笑馀子,头颅老此公。

屋梁悬落月,花卉带香风。

生气镇长在,大江流不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善权奇观

粤从融结此山川,便作人间小洞天。

香火丛林千古盛,神仙窟宅自今传。

品分三洞中犹宇,脉贯两岩下出泉。

我自有缘聊乞取,万松阴里一牛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