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其一)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

黄鹂娇转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

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站在玉楼望着晴空中的烟云消散,舞女斜卷着衣袖露出金色的腕饰。
黄鹂鸟娇媚的歌声刚刚停歇,杏花凋零殆尽,龙山覆盖着白雪。
凤钗随着节奏轻轻摆动,宴席上的王孙贵胄愁绪满怀。
鸳鸯相对嘴衔着罗带结,彼此深情在深夜的月光下绵延。

注释

玉楼:华丽的楼阁,常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晴烟:晴天里的烟雾,这里指远处朦胧的景致。
舞衫:舞女的衣裳。
金条脱:金色的手镯或腕饰,此处形容舞女的装饰华丽。
黄鹂:一种鸣声清脆的鸟,也叫黄莺。
娇转:声音柔美婉转。
声初歇:歌声刚刚停止。
杏花:春季开花的植物,这里象征春日景象。
龙山雪:可能指山名或泛指山中积雪,增添景致的凄美。
凤钗:形似凤凰的发钗,女性的头饰。
低赴节:随着音乐节奏低垂摇动,形容女子的温婉姿态。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统称,这里指宴会上的贵客。
愁绝:极其忧愁。
鸳鸯:常比喻夫妻或情侣,因其常成对出现。
对衔罗结:嘴上各自叼着丝带打成的结,象征爱情的紧密相连。
两情:双方的情感。
深夜月:深夜的月光,营造出静谧而深情的氛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的和谐共生。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玉楼之上,春意盎然,阳光透过轻薄的云雾,如同舞女挥动的衣衫一般柔和而迷人。"金条脱"则是对这一切的点睛之笔,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清新脱俗的一景,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黄鹂娇转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春日自然之声与色彩的细腻描写。黄鹂鸟儿在春光里嬉戏,它们的鸣叫随着春意渐浓而渐渐平息,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妙画面。而杏花与龙山雪的并列,则是对春日色彩的一种独特组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丰富与多彩。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 这两句转而描写人物情态。"凤钗低赴节"可能指的是节令到来时妇女装饰发髻的情形,"筵上王孙愁绝"则是对宴席之上贵族子弟心境的一种刻画。他们的愁绪不仅因为春光易逝,更因为个人情感上的牵挂和无奈。

"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爱情的一种美好描写。鸳鸯鸟儿以配对著称,这里它们的形象被用来比喻爱侣之间的情感纽带。而"两情深夜月"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所表达的深沉夜晚之中相思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乏忧伤的春日世界。诗人在其中巧妙地穿插个人情感和内心独白,使得这首诗既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又具备深邃的情感层次。

收录诗词(35)

牛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延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 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
  • 籍贯:陇西
  • 生卒年:公元878年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其二)

双眉澹薄藏心事,清夜背灯娇又醉。

玉钗横,山枕腻,宝帐鸳鸯春睡美。

别经时,无限意,虚道相思憔悴。

莫信綵笺书里,赚人肠断字。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更漏子(其一)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

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

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其二)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

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更漏子(其三)

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

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

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

书托雁,梦归家,觉来江月斜。

形式: 词牌: 更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