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道谁知铁笛声,石崖轰裂老龙惊。
当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通过对铁笛声和石崖老龙惊吓的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氛围。"闻道谁知铁笛声,石崖轰裂老龙惊"两句,设置了一个虚幻而又充满力量的场景,其中“铁笛声”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信息,而“石崖轰裂老龙惊”则展现出一种自然界被打破的震撼场面。
"当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两句,则转入对往昔仙者遗迹的描写。这里的“当年人”指的是过去修炼成仙的人,他们已经通过服食丹药得道而去了。"千古荒亭秋草生"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复归的一种描绘,荒废的亭台被秋草所覆盖,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仙界与凡尘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红尘、追求永恒的向往。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万顷秋光无著处,满潭清水莹青铜。
金鸡叫落山头月,淡淡寒烟飒飒风。
仙舟停棹架岩头,黄鹤归天今几秋。
满洞桃花人不见,一溪绿水为谁流。
山下于今几代孙,当时箫鼓寂无闻。
丹炉复尔生春草,玉女峰前空白云。
幔亭峰下泛仙船,洞口琼花锁翠烟。
一自魏王归绛阙,至今哀怨岭头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