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形式: 古风

翻译

五月五日这一天,暖风从南方吹来。
试着问问天地,我举杯三次向大地致敬。
田文在这一天出生,屈原在这一天去世。
活着他是薛城的君主,死后化作汨罗江的鬼魂。
家中空荡,狐狸兔子出没,雍门的人悲泣不止。
人的生命如同草尖上的露珠,荣耀如同过耳清风。
只有烈士的心志,不会随流水消逝。
直到如今,荆楚之地的人们,每年江上都会祭祀他们。
活着的人不知荣耀,只知道死者高贵。
不要说死亡可憎,也不要轻视生活。
万物都有尽头,不灭的只有天道自然。
百年如一日,一日却可能经历千年的变迁。
秋天的汾水边,春天的兰亭聚会。
不要沉溺于悲伤,高歌起舞在绿槐之下。

注释

五月五日:端午节。
薰风:温暖的南风。
大钧:天地。
酹地:向地敬酒。
田文: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屈原:楚国诗人。
薛城君:田文的封号。
汨罗鬼:屈原的别称。
狐兔游:形容荒凉。
雍门:古代地名,指楚国都城郢。
草头露:比喻生命的短暂。
风过耳:形容转瞬即逝。
烈士心:忠诚坚定之心。
俱逝:一同消逝。
荆楚人:指楚地的人。
生者荣:活着的人享受荣耀。
死者贵:人们尊崇死者。
死可憎:死亡被厌恶。
生可喜:生活被赞美。
万物皆有尽:世间万物都有终结。
天理:自然法则。
百年如一日:形容时间漫长。
一日或千岁:形容变化无常。
秋风汾水辞:秋天的汾河之畔。
春暮兰亭记:春季的兰亭聚会。
莫作:不要做。
槐翠:绿色的槐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端午》。诗中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田文和屈原生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品格的赞美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首句“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描绘了端午节当天的气候,薰风即是习习的微风,这里用来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又略带暑热的节令氛围。

接下来的“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则是在祭拜古人之时的场景描写。大钧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英雄或贤者,诗人在这里以举杯三次浇在地上表示对往人的崇敬。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一句紧扣端午节,提及历史上的两个人物:田文和屈原。田文出生于这一天,而屈原则是在这个节气中自沉汨罗江的。这两位人物分别象征着光荣与悲剧。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塑造。田文在世时享有尊贵的地位,而屈原则因其悲壮之死而被后人敬奉如神明。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不朽的赞美。高堂指的是豪门贵族之家,而狐兔游走其间则隐喻着时光易逝,英雄难留。雍门发悲涕,则是诗人在古人的庙宇前流下哀悼之泪。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又深化了生命无常的主题。这里的人命比喻为草头露水,轻薄而易逝;荣华则如同风中飘散,不可久留。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表明只有那些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英雄之心,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的。这一句极好地体现了诗人对英雄品格的崇尚。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则指出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纪念那些古代的英雄。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缅怀这些历史人物。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是对前述田文与屈原命运的一种哲学反思。诗人这里表达的是,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物,我们往往更能理解他们的伟大和价值,而对于活着的人,可能难以真正认识到他们的荣耀。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则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超然。诗人在这里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悲戚于死亡,也不必过度欢庆于生,这种平和的心态才是面对人生的正确姿态。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念,即世间万物都有尽头,只有天地之道是不变的。这句话深化了诗中的生命哲学,指向了更为宏大的存在秩序。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这里强调的是时间的相对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人生不过是一瞬,而在个体的感受中,一天又可能蕴含了千年的沉淀。

最后,“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是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缅怀。秋风与汾水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凄清而寂寥的景象,而春暮兰亭则是一种温馨而又不舍的场景。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提倡。面对生命中的起伏和历史的变迁,不应沉溺于过往之中,而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用高声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品格、生命价值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悲喜、平视生死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端午初度(其一)

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

颇怀常杕意,忍诵蓼莪诗。

浮世百年梦,高人千载期。

楚囚一杯水,胜似九霞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形式: 古风

缪朝宗第一百一十六

空荒咆熊罴,摧残没藜莠。

平生江海心,其人骨已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酹江月(其二)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