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通波堤上几鞦韆,花接遥山柳接天。
故里松楸沾雨露,神都池苑隔云烟。
耕桑交劝红尘外,罗绮分游画舫边。
暂歇甘棠随众望,不禁野岸更闻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与游子离别的画面。开篇“通波堤上几鞦韆,花接遥山柳接天”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堤上柳絮随风飘扬,与远山和天空相连,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接着,“故里松楸沾雨露,神都池苑隔云烟”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故里的松树在春雨中沐浴,显得生机勃勃,而神都的池苑则被云雾缭绕,隐约不见,既是景物描写,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园的眷恋之情。
“耕桑交劝红尘外,罗绗分游画舫边”两句,转而描绘了田间劳动的景象和游子离别的情境。耕作与纺织是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而“红尘外”的表述,则给这些平凡之事蒙上了一层超脱世俗的色彩。同时,罗绗(丝绸)的分离和画舫的游移,更增添了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
最后,“暂歇甘棠随众望,不禁野岸更闻鹃”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偶得片刻安歇,心神稍定之际,却又被远处的野岸传来的鹃鸣声所打扰。这里的“不禁”,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活动,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无法完全摆脱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家园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游子离别之际,对故土的情感纠葛。
不详
玉烛均调应改元,贤侯喜雪望尧天。
暗声撒竹高斋夜,瑞彩连云画戟前。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
应怜陋巷袁安卧,拥褐孤吟又过年。
儒者须看万卷书,古人精博固难如。
残编莫惜装褫费,旧迹堪怜缮写初。
轻拨蠹虫文未损,平齐缃帙架无虚。
白头更且穷经艺,谁道忘筌便得鱼。
閒钓松陵阅岁多,家林终日对烟萝。
茹芝深隐惭商皓,献璧求知笑卞和。
静送征鸿云外翼,吟看老桂月中柯。
洛阳年少材惊俗,车马犹从陋巷过。
平生气节薄青云,不任机心只任真。
金为散多虚越橐,衣从洗净远京尘。
吟随猿鹤沧洲晚,醉赏莺花茂苑春。
仰止高贤同里闬,扫门羞未效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