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感旧

追思往日,月皎灯寒,梅魂清冻。

客散金堂,花漏一声频送。

绛雪沾衣香梦熟,绿云堆枕春愁重。

回身处,似珠鲜玉脆,盈盈入捧。

更消受、吴绫弄墨,越簟迎凉。时时相共。

自去江干,信断鱼笺谁贡。

闻洗铅芳新学道,禹馀琳札都成诵。

待重寻,早招取,上清鸾凤。

形式: 词牌: 倦寻芳

鉴赏

这首《倦寻芳·感旧》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词中以“月皎灯寒,梅魂清冻”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客散金堂,花漏一声频送”,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静的意境,金堂的空寂与时间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绛雪沾衣香梦熟,绿云堆枕春愁重”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梦境的甜美与现实的沉重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后,“回身处,似珠鲜玉脆,盈盈入捧”,则以珠玉的珍贵与细腻,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更消受、吴绫弄墨,越簟迎凉”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文雅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里的“吴绫”和“越簟”分别代表了江南地区的丝绸和竹席,是当时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体现了他们对于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的追求。

最后,“时时相共。自去江干,信断鱼笺谁贡”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过去朋友的离别与思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其中,“鱼笺”是一种古代传递书信的工具,此处用以象征书信的中断,暗示了友情的疏远与距离的遥远。

“闻洗铅芳新学道,禹馀琳札都成诵”两句,则可能暗含了诗人对新知识或新信仰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过去学习经历的回顾与珍视。这里的“洗铅芳”和“琳札”可能指的是书籍或知识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词以感伤而又不失温婉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秋怨和柳七韵

点清霜、一夜渡河来,木叶竦高秋。

最伤心时候,西风旅梦,残月江楼。

何事南来北往,行役不知休。

回首当年事,飙散云流。

可惜舞茵歌管,任蛛丝马迹,狼藉谁收。

便吴姬楚艳,值得几回留。

忆分襟木兰花下,怅佳期、怯上此花舟。

料伊也,恹恹终日,长为侬愁。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珍珠帘.密约

湘纹几摺阑千叠。十二碧城宫阙。一缕紫猊烟。

片影红窗月。小语相期全不觉,怕姓字、飞琼轻泄。

周折。待粘云染雨,临行还怯。猛把心儿拚却。

今宵休孤负,良辰佳节。兰液泠香犀,草露沾金蝶。

无赖杜鹃枝上鸟,向窗外、声声啼血。饶舌。

才劝得人归,又催离别。

形式:

三姝媚.旅梦

花宫清磬杳。听城头一派,角声悲绕。

晚来清味,只秋窗无火,暗萤相照。

解带将眠,刚月色、瞳眬来到。

千里江关,十年心事,相思多少。

恍在旧家庭馆,见朱幌微垂,绿窗初晓。

惊伊消瘦,把别时踪迹,向侬都告。

旅泊频年,和梦也、分明知道。

莫是相逢无几,依然去了。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高阳台.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帝女归来,一天秋色,楚峰十二苍苍。

听说当年,曾经荐枕先王。

细腰宫里颜如玉,更相寻、雾縠霓裳。

问此时、翠盖鸾旌,谁见悠扬。巫山枉断人肠。

纵阳台遗迹,未尽虚茫。回首宸游,沉沦幽佩堪伤。

一自侍臣书好梦,千载下、云雨生香。

又何人、剪雨裁云,幻出高唐。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