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垂柳与行人、闺中的女子之间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别离之苦。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首句“垂柳万条丝”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垂柳轻柔摇曳的形象,这些柳丝在春风中飘舞,宛如无数细线,将诗人的情感纠葛其中。接着,“春来织别离”则揭示了这些柳丝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承载着离别之愁。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复苏,而人心却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感到沉重。
第三句“行人攀折处”,通过行人的动作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攀折柳枝,既是对景色的欣赏,也象征着对逝去时光或美好瞬间的不舍。
最后,“闺妾断肠时”则深化了这种别离感。闺中的女子,因为行人的攀折而触动心弦,感觉到内心的痛楚,仿佛肠都要断了一般。这里的“闺妾”,通常指未嫁之女,但在这里,她代表了所有因爱而受伤的人。在这个时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脆弱和敏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欣赏,更重要的是,它以独特的艺术方式捕捉到了人们在春日里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衰病苦奔走,未尝追旧游。
何言问憔悴,此日驻方舟。
远道曳故屐,馀春会高斋。
因言别离久,得尽平生怀。
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当时漏夺无人问,出宰东阳笑杀君。
由来海畔逐樵渔,奉诏因乘使者车。
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