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六)彗草

室幽来客稀,尘土积不扫。

邻翁笑我拙,教我种丛草。

经霜斫为彗,不让秋竹好。

始生如一毛,张王忽侵道。

锄耰禁芟斸,爱惜待枯槁。

有用皆勿轻,吾师灌园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室内幽静访客少,灰尘久未打扫。
邻居老人笑我笨,教我种植丛丛草。
经过霜冻割成彗星状,不输秋天的竹子美。
起初只是一根细苗,张王忽然侵占了道路。
农具不得随意砍伐,等待它自然枯黄。
有用的都不可轻易废弃,我的老师是种菜的老者。

注释

室:房屋。
幽:幽静。
来客:来访的人。
尘土:灰尘。
积:堆积。
不扫:未打扫。
邻翁:邻居老人。
拙:笨拙。
种:种植。
彗:像彗星形状。
秋竹:秋季的竹子。
始生:初生。
一毛:一根细小的草。
侵道:侵占道路。
锄耰:农具。
禁:禁止。
芟斸:砍伐。
爱惜:珍惜。
枯槁:枯黄。
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勿轻:不可轻视。
吾师:我的老师。
灌园老:种菜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静与简朴,以及他对园中丛草的独特见解。"室幽来客稀,尘土积不扫"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宁静,来访者少,环境自然显得有些许落寞。然而,邻居却以笑语提醒他园艺之道,建议他种植丛草。

"经霜斫为彗,不让秋竹好"表达了诗人对丛草坚韧品质的赞赏,即使经过严霜,也能像秋竹一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丛草初生时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推移,"始生如一毛,张王忽侵道",它们逐渐壮大,甚至占据了道路,显示出生命的扩张和力量。

诗人对待丛草的态度转变,从最初的忽视转变为珍视,"锄耰禁芟斸,爱惜待枯槁",他意识到每株草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应轻易除去。最后,他以"有用皆勿轻,吾师灌园老"作结,表明自己从这位老园丁那里学到了生活哲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应轻易评判或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丛草的成长过程,寓言般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万物之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七)果裸

吾兄客关中,果裸施吾宇。

兄虽未得还,我岂如妇女。

呦呦感微物,涕泗若零雨。

但爱果裸茎,屈曲上墙堵。

朝见缘墙头,莫已过墙去。

物生随年华,还日何足数。

形式: 古风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八)牵牛

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

谁剪薄素纱,浸之青蓝盆。

水浅浸不尽,下馀一寸银。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

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形式: 古风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九)双柏

南园地性恶,双柏不得长。

蓬麻春始生,今已满一丈。

柏生嗟几年,失意自悽怆。

有子压枝低,已老非少壮。

尤柏柏已冤,尤地亦恐妄。

两既无所尤,高枝几时放。

形式: 古风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十)葵花

葵花开已阑,结子压枝重。

长条困风雨,倒卧枕丘垄。

忆初始放花,岌岌旌节耸。

得时能几时,狼籍成荒冗。

浮根不任雪,采剥收遗种。

未忍焚枯茎,积叠墙角拥。

形式: 古风 押[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