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参谋赴河中幕

忆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称。

君颐始生须,我齿清如冰。

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

一别讵几何,忽如隔晨兴。

我齿豁可鄙,君颜老可憎。

相逢风尘中,相视迭嗟矜。

幸同学省官,末路再得朋。

东司绝教授,游宴以为恒。

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雪径抵樵叟,风廊折谈僧。

陆浑桃花间,有汤沸如烝。

三月崧少步,踯躅红千层。

洲沙厌晚坐,岭壁穷晨升。

沈冥不计日,为乐不可胜。

迁满一已异,乖离坐难凭。

行行事结束,人马何蹻腾。

感激生胆勇,从军岂尝曾。

洸洸司徒公,天子爪与肱。

提师十万馀,四海钦风棱。

河北兵未进,蔡州师新薨。

曷不请扫除,活彼黎与烝。

鄙夫诚怯弱,受恩愧徒弘。

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又欲面言事,上书求诏徵。

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惟当待责免,耕斸归沟塍。

今君得所附,势若脱鞲鹰。

檄笔无与让,幕谋职其膺。

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

男儿贵立事,流景不可乘。

岁老阴沴作,云颓雪翻崩。

别袖拂洛水,征车转崤陵。

勤勤酒不进,勉勉恨已仍。

送君出门归,愁肠若牵绳。

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

策马谁可适,晤言谁为应。

席尘惜不扫,残尊对空凝。

信知后会时,日月屡环絙。

生期理行役,欢绪绝难承。

寄书惟在频,无吝简与缯。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友人能够得到提升和重用的喜悦。

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几部分:首先,诗人回忆起自己和朋友侯参谋当年一起考取功名的情景,都以少年英俊著称。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现在自己的牙齿已经不如往日坚固,而朋友也已显出老态。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与侯参谋重逢时的情形,他们在风尘中相遇,心情激动,彼此关切。诗人庆幸能够再次结交旧友,并且提到他们在东司的学习和游宴生活,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随后,诗人描绘了侯参谋即将赴任河中幕的场景,他形容自然之美,如同深秋时节的渔家密布于树间,夜晚博弈时明亮的灯火,以及雪地中的樵夫和风中的僧侣。

诗人的心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他对侯参谋能够得志所愿而感到欣慰,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和孤独。他回忆起过去的友谊和快乐时光,感叹人生易逝,难以长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侯参谋能够仕途顺利的祝福,并希望他能够大展才华,为国为民尽力。同时,他也表露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朋友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形式: 古风

送惠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

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

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脩鳞。

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

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

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

顾我却兴欢,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

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

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湖南李正字归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送僧澄观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

构楼架阁切星汉,誇雄斗丽止者谁。

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

越商胡贾脱身罪,圭璧满船宁计资。

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

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

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

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

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

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

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