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其二)和种桂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禅关。

乍到圆蟾窟,潜依灵鹫山。

始知尘外有,会向月中攀。

千载孤峰上,清阴与客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满树的丹桂结出颗颗果实,秋天飘落在古老的禅院前。
初来乍到这明亮的月宫,悄悄地依靠在灵鹫山边。
此刻我方明白,世外还有这样的仙境,我渴望在月光下攀登。
在这千年孤高的山峰之上,清冷的月色与我共度闲暇时光。

注释

累累:形容果实繁多。
丹桂:指桂花,因其颜色红黄如丹,故称。
古禅关:古老的禅院或修行之地。
圆蟾窟:比喻明亮的月宫,蟾蜍被认为是月亮的象征。
灵鹫山:佛教中的圣山,常用来象征高洁。
尘外:世俗之外,指超脱尘世的地方。
月中攀:意指追求超凡入圣,如同登月。
孤峰:孤立的山峰,象征孤独或高洁。
清阴:清凉的阴影,也指月光下的清冷。
客閒:客人闲暇,诗人以客自比,享受这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则的作品,题为《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其二)和种桂》。诗中描述了秋天丹桂飘香,落在古老的禅关,暗示着一种超凡入圣的意境。"圆蟾窟"和"灵鹫山"象征月亮和佛教中的圣境,诗人表达了对尘世之外宁静与超脱的向往。他期待在月宫中寻找更深层次的领悟,将这种心境寄托于千载孤峰之上,与清阴相伴,享受与客共度的闲暇时光。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7)

胡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紫霄观

绮霞重叠武陵溪,溪岭相逢路不迷。

白石洞天人不到,碧桃花下马频嘶。

深倾玉液琴声细,旋煮胡麻月色低。

犹恨此身閒未得,好同刘阮灌芝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别方岩

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

山叟频为约,林僧每出禅。

虚怀思往事,宴坐息诸缘。

照像龛镫暗,通宵磬韵传。

宴心资寂寞,琢句极幽玄。

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

远阴临岳树,清响落岩泉。

僻道无来客,深秋足乱蝉。

松风生井浪,溪雨长苔钱。

自省浮尘世,终难住永年。

遍游曾宛转,欲别重留连。

明日东西路,依依独黯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酬和二章拜呈慈云大师伏惟采览(其一)和桂子

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

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

纷纷宝砌傍,颗颗露珠密。

始自月中来,又从骊颔出。

香浮古佛刹,光照高僧室。

吴越饶珍异,金玉非俦匹。

尝咏贤人诗,未载史臣笔。

至矣天竺山,山灵诞奇物。

形式: 古风

题严子陵祠堂

占断烟波七里滩,渔蓑轻拂汉衣冠。

高踪磨出云涯碧,清节照开秋水寒。

泽国几家供庙食,客星千载落云墩。

我来亦有沙洲兴,愿借先生旧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