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水墨图

岚岭閟幽搆,清晖长在门。

閒寻鬼谷隐,杳霭迷仙深。

灌木递葱茜,飞萝垂可扪。

豁然心境异,邈尔朝市喧。

苔际坐亭午,微飙散氤氲。

潭清浣予衣,蕺芳佩兰荪。

绿水深见底,澄明莹心魂。

孤云石上起,与尔俱无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水墨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岚岭閟幽搆”展现出山岭间隐藏着一处幽深的建筑,暗示了画面的隐秘与宁静。接下来的“清晖长在门”则强调了自然光线的透亮,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诗人漫步其中,探寻鬼谷仙人的踪迹,环境幽深而神秘,“杳霭迷仙深”四字形象地描绘出这种迷离的意境。灌木丛生,藤萝低垂,给人以亲近自然之感,“灌木递葱茜,飞萝垂可扪”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进入这幅画中,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豁然心境异”,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午时坐在苔藓覆盖的亭子,微风带来轻烟般的雾气,“微飙散氤氲”,更显清凉宜人。

诗人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潭水清澈洗涤心灵,“潭清浣予衣”,菖蒲和兰荪的香气更是增添了高洁的气息。水深见底,澄明如镜,仿佛能净化人的灵魂。“绿水深见底,澄明莹心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度赞美。

最后,孤云在石上升起,诗人与之相伴,默默无言,寓言般地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水墨画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高廷礼为陈拙脩绘沧洲隐

我昔放仙鸟,梦游东海滨。

行歌小山桂,遂偶沧洲人。

结交龙门子,招邀浮丘生。

都无簪冕系,而有山水情。

浮丘逐铜辇,龙门登玉堂。

皤然沧洲隐,与我唫沧浪。

有时猎群书,宛在竹深处。

境静不遑眠,中宵启前户。

龙门惜暌离,故写无声诗。

别后见云树,相思但悽其。

形式: 古风

阜阳陈果之爱日堂

慈竹隐疏幔,慈乌巢近林。

春阳发众汇,寸草齐倾心。

懿彼堂上人,辛勤嗣徽音。

至恩谅莫酬,廓然天地深。

以兹常爱日,承颜竞分阴。

常虑日苦短,徂年易骎骎。

皇天锡难老,菽水当在今。

何必太行颠,望云伫层琴。

客游阜阳墅,闻风感微忱。

谁持大手笔,以著贤母箴。

南陔久不作,为君起讴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竹林深处因赠拙归居士

深林霁初霭,氤氲逗萝径。

烦熇遍朱火,爱此山中静。

拂石云共眠,横琴鸟皆听。

神閒境自玄,物澹心逾迥。

超然维摩居,水月初见性。

行苦人未归,岩栖独清净。

形式: 古风

建安王彦真善墨竹道遇新宁林彦时写岁寒烟雨为别索余就题其上

黄鹤久为别,苍茫云海涯。

青鸾尔何来,婉娈湘山期。

烟雨变丛色,虚心独华滋。

于焉脱节劲,岂逐春华萎。

二十五清弦,一弦一悽其。

鸾惊复分去,鹤怨仍伤离。

纵使鸾鹤悲,终归集瑶池。

梧树秋不实,天霜落寒威。

谁能慰孤凤,日夕恒苦饥。

缄情寄幽梦,忆君苍筤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