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雪花达摩布衣偈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

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

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

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

形式: 偈颂

翻译

不要轻易谈论拈花公案,西方的智慧让我感到困扰。
一朵花开后还有多少花开?微笑无法抑制,令人倾倒。
回去吧,人还未老,丢下了过去的破草鞋。
披着衲被,面对墙壁静坐,提起的问题都不值一提。
放下一切,无处安放,它一直妨碍我行动。
为了你,我会在街上点火烧掉烦恼,布袋依旧象征着弥勒佛的宽容。

注释

拈花:佛教中指佛陀向弟子传递智慧的方式,此处可能指禅宗公案。
恼:困扰。
几花开:暗示生命的延续和无常。
绝倒:令人惊叹或感动至极。
归去来:回归本心或故乡。
旧草鞋:象征过去的束缚或身份。
衲被:僧侣所穿的粗布衣物。
面壁:佛教修行中的静思方式。
不直一落索:不值得深入讨论或在意。
著:安放。
他:烦恼或困境。
碍手脚:阻碍行动。
索火:寻求解脱。
弥勒:佛教中的欢喜佛,象征宽恕与和平。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雪花达摩布衣偈》,作者是宋代的家铉翁。诗中以禅宗故事为背景,通过"拈花公案"和"达摩布衣"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修行的体验。

首句"拈花公案且莫道"暗示了禅宗中的拈花微笑典故,强调不要轻易言说或理解这个深奥的禅意。"西来正被拈花恼"进一步揭示禅宗传法过程中,面对佛法的微妙与难以言表,诗人感到困扰却又着迷。

"一花开后几花开"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变化,微笑不禁成绝倒,则表达出领悟后的喜悦和无法言喻的感动。"归去来,人未老",诗人似乎在说修行并未改变他的本真,岁月静好。

"掉下从前旧草鞋"象征放下尘世束缚,"衲被蒙头面壁坐"则描绘出静心冥想的场景,"提起不直一落索"暗示修行中的顿悟和解脱。

"放下大地无处著"表达彻底的放下和空灵的状态,"从来被他碍手脚"则揭示出修行前的束缚和阻碍。"为君索火当街烧",诗人决心破除一切执着,"布袋依前是弥勒",表明即使在世俗生活中,他也保持着如弥勒般的宽广胸怀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禅宗故事,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9)

家铉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蒋同知所藏马图前后凡五

行而前者骊与皇,从而后者骍与驹。

匪双匪驷良马五,画出人间五马图。

祝君出典大藩牧,愿君旗旄旌节耀前驱。

古来共说人生五马贵,况复盛年劲气绿鬓长眉须。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赠云山逸人刘巨川瞽而谈命

世人具眼知多少,见山不知云山好。

斯人背境自观心,识破云山千万层。

须知万物备于我,高下散殊何往而非道。

善观物者观以心,目所未见心已瞭。

闻君学易多历年,妙处能探造化先。

维艮之背不与事物对,物具一极常与此心会。

君知云山云山亦知君,是之谓行其庭不见其人。

形式: 古风

赠河间隐者苑君年八十有一

海上有三山,瀛洲居其一。

何年飞来神州赤县东,其上至今犹有神仙宅。

庞眉皓首方瞳翁,乔松羡门乃其匹。

深衣大带儒中仙,不读黄庭读周易。

乾元用九独探数之原,九九妙契乾策八十一。

万事万物从此始,衍之又衍至于千百亿。

寿翁以金书玉箓长生符,不若寿翁以邵子先天周子一太极。

梅边生意浩无穷,坐阅人间蟠桃几回实。

形式: 古风

赠谈命王逸民

逸民古称避世士,不以功名累其意。

有人向彼话穷通,拂衣归来洗其耳。

君字逸民见君心,云胡乃以谈天为己事。

要令世间竞进人,稍知山林岩壑味。

吁嗟逸民莫学商山翁,商山卒为三聘起。

成都卜隐老君平,身处涧槃名声动朝市。

案头周易是本经,未来千载瞭然在胸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