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其三)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形式: 词牌: 千秋岁引

翻译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别馆:客馆。
砧:捣衣石。
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庾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梦醒。
阑,残,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别馆寒砧,孤城画角",通过对冷清空旷的馆舍和城墙上的画角(即城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一派秋声入寥廓"则是说秋天的声音似乎无处不在,渗透进了广阔的空间之中。接着,诗人通过对燕子和雁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归属与离别的感慨。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一句,借助历史上的名台庾信的庾楼和楚国的台风,以及古人往事的联想,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变迁。

接下来的"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两句,诗人感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和情感纠葛的无奈与困扰。这些世俗的情欲和物欲,就像锁链一样束缚着他,让他无法自在。

"可惜风流总闲却!"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青春年少时不够珍惜、放纵豪迈态度的后悔。"当初谩留华表语,"指的是年轻时的夸口与承诺,而"而今误我秦楼约"则是说现在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美好时光,如同秦楼之约无法兑现。

最后两句"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表达了诗人在梦醒酒醒后的深夜里,对往事的反复思考和回味,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悔恨。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

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濛濛吹湿汉衣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

今日是何朝。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天寒日暮山谷里。

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形式: 词牌: 甘露歌

伤春怨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形式: 词牌: 伤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