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古堂诗

群儿只解秘金玉,百岁作痴空润屋。

君家胜味渠不知,掉头归来北窗读。

插架整整三万签,谁何有书真不然。

是中文字到蝌蚪,补亡应得由庚篇。

异锦千囊更妙好,中有玉奁藏小草。

不烦脱帽苦挥毫,漫说惊蛇杂飞鸟。

摩挲鼎彝自笑语,碧晕堆花久瘗土。

悬知百好堕儿戏,此物一出吞万古。

客来错恶初不解,把玩慇勤定为怪。

我知此老极不浅,规模正欲超三代。

形式: 古风

翻译

孩子们只知道珍藏金银玉器,百年痴心只为装饰房屋。
你家的好东西他们却不懂,转身回到北窗边读书去了。
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三万卷书,哪一本是真的呢?
其中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到蝌蚪文,填补缺失的篇章应该用《庚篇》。
还有许多奇妙的锦囊,其中藏着精致的小草书卷。
不必摘下帽子辛苦写字,别提那些让蛇鸟惊飞的场景。
抚摸着古董自言自语,翠绿的斑纹如同花朵堆积在泥土中。
我料想这些美好的事物一旦被孩子玩耍,就会失去价值。
客人初次见到会感到困惑,仔细把玩一定会觉得奇怪。
我知道这个老人深不可测,他的志向是要超越三代人的成就。

注释

群儿:孩子们。
秘:珍藏。
百岁:百年。
空润屋:只为装饰房屋。
君家:你家。
渠:他们。
异锦:奇妙的锦囊。
小草:精致的小草书卷。
脱帽:摘下帽子。
挥毫:写字。
摩挲:抚摸。
鼎彝:古董。
悬知:料想。
堕儿戏:被孩子玩耍。
初不解:初次见到。
为怪:觉得奇怪。
极不浅:深不可测。
规模:志向。
超三代:超越三代人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其书房“秘金玉”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群儿只解秘金玉,百岁作痴空润屋”表明作者身处一个充满古籍珍宝的环境,其对知识的追求如同孩童般纯真无邪。

接着,“君家胜味渠不知,掉头归来北窗读”显示了作者对于书房中的丰富藏书感到惊喜,不断地沉浸在阅读之中,即使面对美食也毫不心动,只愿意回到自己的书房,专注于北窗下的研读。

“插架整整三万签,谁何有书真不然”则是说作者的藏书之丰富、整洁,不仅数量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都是珍贵无比的知识宝库。这里的数字“三万”很可能是夸张手法,用以形容其藏书之庞大。

“是中文字到蝌蚪,补亡应得由庚篇”表达了作者对于汉字和古籍的极高重视,将其比作珍贵药材,以此强调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保护与发扬。

“异锦千囊更妙好,中有玉奁藏小草”则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书籍装裱图景,其中心藏着作者的笔记或诗稿,这些都是作者智慧和创作的结晶。

“不烦脱帽苦挥毫,漫说惊蛇杂飞鸟”显示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从容不迫,与世间纷扰离得很远,虽然有时会被世事打扰,但他仍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写作的专注。

“摩挲鼎彝自笑语,碧晕堆花久瘗土”则是作者在书房中沉思冥想,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淡然态度。

“悬知百好堕儿戏,此物一出吞万古”这一句则是对书房中藏书的又一次赞美,认为这些珍贵的知识财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宝贵遗产,一旦展现便能引起世人瞩目。

“客来错恶初不解,把玩慇勤定为怪”显示了作者对于外界评价的淡漠,他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对于他人的误解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将这种专心致志视作一种奇特的美德。

最后,“我知此老极不浅,规模正欲超三代”则是对自己所处时代和个人成就的自信表达,认为自己的学问深厚,已有超越前人、流传后世之势。

收录诗词(66)

吴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观复交代

文正活国手,颇恨见不及。

宦游识其孙,想像高冠岌。

岂但为交承,自是贤友执。

尤喜谈性命,微到鬼神泣。

吾曹饮沧海,百川资一吸。

失脚沙土间,卷舌舐泥汁。

焉依既云久,临别百忧集。

去去自护持,雨荷终不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送李四清

连侯爱画鱼,李侯爱画山。

诗情动幽怀,摹写不少閒。

骚雅移丹青,妙寄云水间。

翻然欲登涉,试寻芷与兰。

我不一音解,早年便挂冠。

养拙颓檐下,任真亦足欢。

敌骑践江浙,少长奔荆蛮。

却行虎狼区,益知行路难。

乱来战未息,老去食转艰。

前年治南亩,颇喜人牛安。

力耕日以广,心事日以宽。

行当遂野性,策杖寻江干。

云深几茅屋,柳映一柴关。

扁舟鸣拨剌,危亭秀孱颜。

安得两玉人,邻曲相追攀。

真赏会心处,应当谢毫端。

长哦洗兵马,随意罗杯盘。

伯雅要倾倒,莫厌数往还。

愿如三径松,馀生同岁寒。

形式: 古风

泰定斋诗

寂然数椽下,独耀一宇内。

脱落山水因,妙出仁智外。

君看鉴中事,作止本无碍。

年来识坐忘,唯馀照心在。

形式: 古风

探梅

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

欲看枝横水,会待月挂村。

谁怜槁木中,妙有春风根。

孤芳自一丘,不受烟雾昏。

饱霜分疏瘦,下笑浪蕊繁。

喜无蜂蝶知,那与桃李言。

要当碧云暮,殷勤赋离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