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

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

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

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馀閒赋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像是陈旧的蠹鱼,还残留着兰花的露水滴在铜蛙上。
我担心如果诗歌消亡,鲁国的历史也将失去记录,士人地位低贱,怎能让秦国的文献留存。
世间的情味何时能像橄榄一样回甘,秋天的山色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简陋的居所。
深情的樵夫或许能理解这种情感,但愿他们没有多余的闲暇去写那些空洞的华丽辞藻。

注释

似是:好像。
轮囷:形容形状弯曲。
老蠹鱼:陈旧的蛀虫。
兰露:兰花的露水。
铜蜍:铜制的蛙形器物。
诗亡:诗歌消失。
鲁无史:鲁国没有历史记录。
士贱:士人地位低下。
秦有书:秦国文献留存。
世味:人世间的滋味。
回橄榄:回甘如橄榄。
蘧庐:简陋的居所。
樵客:樵夫。
馀閒:多余的闲暇。
赋子虚:写华丽的辞藻,此处指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偶成》。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古之情和对历史记载深信不疑的诗句。

"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 这两句通过比喻,用“轮囷老蠹鱼”来形容岁月悠久,如同古老的鱼在水中缓缓前行,而“兰露入铜蜍”则是诗人对历史记载的珍视,希望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被记录下来。

"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失的担忧,以及对于士人地位低下、无法留下文字记载的不满。“鲁无史”指的是孔子之国鲁国如果没有历史记载,会让后世如何了解这段历史,而“秦有书”则是对秦朝统治时期焚书坑儒的批评。

"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 这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复古和追寻历史记忆的心情。“世味”指的是世间的繁华与俗务,而“秋山著蘧庐”则是说在秋天的山中随处可见到野宿人的踪迹,反映出诗人想要逃离世俗,回归自然。

"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馀閒赋子虚。" 最后两句,是诗人向同道中人发出的感慨和呼唤,希望能够找到与自己有共同情怀的人,一起追寻那些已经消逝的历史记忆,而不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渴望。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洪岩寺

形枯面冷住山人,彷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清旷邓隐夫

去年菊里辱经过,秋思萧萧又草坡。

兵火东南关气数,交游湖海隔风波。

书缘辟乱经年少,诗想忧时近日多。

倘有鳞鸿幸相寄,青灯无奈忆君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悼亡(其一)

秋瑟凄凉忽断弦,自砻山石志新阡。

稍閒即病身无福,竟死难医命有天。

会绩忍看烧烛泪,遗簪聊抵买花钱。

最惭误看刘蕡策,辜汝相依四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悼亡(其二)

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

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

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