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余公挽诗(其二)

假荫非公志,书生若命何。

高才宁汩没,荣路故蹉跎。

仲子能传业,词场遂决科。

暮年方慰意,乐极又悲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虚假的荫庇并非你的本愿,书生的命运又能如何呢。
才华出众怎能被埋没,追求荣华的道路却故意拖延。
仲子能够传承学业,考场之上终于高中科举。
晚年才感到欣慰,快乐到极致却又引发悲伤的歌声。

注释

假荫:虚假的保护或帮助。
非公志:不是出于真心的愿望。
书生:读书人。
若命何:又能怎么样。
宁:宁愿。
汩没:埋没,不得施展。
荣路:显赫的道路,指仕途。
蹉跎:耽误,浪费时间。
仲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可能指有才华的年轻人。
传业:传授学业,继承事业。
词场:诗词比赛或文学领域。
决科: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暮年:晚年。
慰意:安慰心意,满足愿望。
乐极:快乐到极点。
悲歌:悲伤的歌曲,表达复杂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为悼念参议余公而作,表达了对余公才华横溢却未能充分施展的惋惜,以及对其晚年未能走上显赫仕途的感慨。"假荫非公志"暗示了余公并非满足于权势的庇护,他的抱负更为高尚;"书生若命何"则表达了对余公命运多舛的同情。"高才宁汩没",赞扬余公的高才被埋没,"荣路故蹉跎"则揭示了他仕途不顺的事实。"仲子能传业",提到余公或许通过教导后辈得以延续事业,"词场遂决科"则暗指他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最后两句"暮年方慰意,乐极又悲歌",描绘了余公在晚年虽然有所慰藉但仍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欢乐之后伴随的是深深的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七月初五日夜得雨

一尊情话向南荣,好雨知时盆样倾。

且喜黍苗饶岁事,莫愁梧竹作秋声。

檐花夜永灯前落,池草诗成梦里惊。

端的对床寻旧约,韦郎曾赋五言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人木犀

月娥一笑抵千金,玉粟枝头点缀深。

莫怪谪仙犹未赏,却因犬子喜相寻。

漙漙白露新秋色,楚楚黄裳翠雨襟。

高兴已辜红袖饮,何心相伴白头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其三)

步绕名园日几回,司花著意巧能裁。

影疏雅称灯笼映,香细疑从酒面来。

破白江梅羞月妒,黏红仙杏待春媒。

何如新样龙山种,却在京都占早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其二)

蜡缀枝头春来回,缃罗休用剪刀裁。

直须浮蚁相携去,应有游蜂错认来。

晕紫檀心真似假,娇黄妆额自能媒。

年来世味浑如此,嚼蕊吹香一笑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