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祝融峰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回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形式: 古风

翻译

祝融巨柱般直冲云霄,在轻烟缭绕中若隐若现。
山翁深爱着山不愿离去,沉醉在山脚下安然入睡。
山童找到他也不敢打扰,低声细语生怕惊动了山翁。
梦醒后精神抖擞地下山,一路月光松风陪伴,清幽宁静。

注释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轻烟:淡淡的烟雾。
山翁:山中的老者。
不肯归:不愿意离开。
醉眠:沉醉于睡眠。
山根底:山脚下。
山童:山中的小孩。
惊:惊扰。
沉吟:低声思考。
嗔:责怪,生气。
萝月:藤萝下的月光。
松风:松树间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祝融峰的景象和心境。"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祝融峰的高大与轻烟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这座山峰的敬畏之情和探幽寻奇的心态。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位山中老者对大自然的深深执着,他宁愿留在山中,与山为伴,甚至在山根之下沉醉睡去。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遇到这位山翁时,小心翼翼,不敢惊扰他,因为担心山翁会因此而生气。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山中居民的尊重,以及一种谨慎、细腻的情感。

"梦回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醒来后的描述,他抖落睡衣,准备下山,而那一路的萝月和清新的松风,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不仅描绘了山中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祝融峰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山水情怀和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琴操十首(其三)龟山操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蘖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形式: 琴操 押[麌]韵

琴操十首(其四)越裳操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一)将归操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齧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五)拘幽操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