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子玉同年

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

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

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高尚品德的人无意窥视漠北之地,就连外族也担心汉朝实力正弱
边塞的城墙高耸,深沟环绕,军营中将领们有时穿着轻裘,悠闲自在
赵国的将领常常怀念像李牧那样的英勇统帅,而我身处异乡,心中也感怀楚国文化
惭愧的是,你允许我谈论边疆之事,但平生对这些礼仪制度了解甚少

注释

漠北:指北方边疆地区。
蕃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势方羸:势力正弱。
塞垣:边塞的城墙。
幕府:古代军中或官署的营帐。
轻裘缓带:穿着轻便的皮衣,宽松的腰带,形容轻松闲适。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智勇闻名。
钟仪:楚国乐师,被囚于晋国仍保持楚国音乐传统,象征忠诚。
论边锁:讨论边防事务。
俎豆:古代祭祀和宴会中的礼器,这里代指礼仪制度。
少知:了解不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边疆战略的思考。开篇“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两句表达的是国家盛世之时,即便是没有特别用心,也能使北方少数民族感到敬畏,这种力量的展现和对外部威胁的控制力,是通过一种无形的“德”的传播而非直接的军事征服。

接着“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描述了边疆地区的坚固防御和严寒天气,以及官员们穿着轻便衣物、佩戴宽松腰带的情况。这不仅描绘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也反映出军事官员对待遇的满足与边境生活的适应。

中间“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杰出军事家李牧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楚地文化尤其是音乐的个人感受。这里的“楚音”不仅仅是对古代楚国音乐的追忆,也隐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最后,“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为君主提供建议的谦虚态度,以及自己对于军事战略的了解虽然不多,但依然愿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防御、历史人物怀念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大计的关切。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王太祝

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

衰根要路知难植,病羽长年欲退飞。

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

惭君俊少今知我,一见心如客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其二)

金陵邂逅府东偏,手得新蒲每共编。

采石偶耕垂百日,青溪并钓亦三年。

君才有用方求禄,我志无成稍问田。

一笑欲论心迹事,白头相就且攲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其一)

青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干世还忧近逆鳞。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五)

乐世闲身岂易求,岩居川观更何忧。

放怀自事如初服,买宅相招亦本谋。

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

知君于此皆无累,长得追随圹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